蕓蕓眾生,總會碰到撞名的。全中國有30萬個“張偉”,還有25萬個“李娜”和20萬個“張杰”。而前100個重名率最高的名字,在全國覆蓋的人口整體量級甚至超過了10%。
名字是命名者美好意愿的投射,無論是人名還是酒名都是這樣。但是當這種“美好意愿”相撞,會發生怎樣的事呢?
人可以一笑而過,但是精釀圈群星薈萃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腥風血雨——好不容易一款酒液有了姓名,這時候突然出現個重名的,這不僅尷尬還影響品牌存在感。
最近,圈子里就有一件撞酒名的事。
No-Li Brewhouse是華盛頓斯波坎的小型獨立精釀啤酒廠,自2012年以來一直在釀制其獲獎的土生土長IPA(Born&Raised IPA)。
這款精釀啤酒的名字來源于它的用料,所有的啤酒花和大麥都在啤酒廠300英里范圍之內,是地緣性的真·土生土長。
但是,鵝島最近也發布了一款叫“土生土長”的同名啤酒。
作為一家位于華盛頓的小型釀酒商,No-Li的分銷足跡相對較小,遠不及鵝島。他們也率先在Untappd上錄入了土生土長IPA。直到鵝島攜芝加哥藝術家們的美妙創作發布了“土生土長芝加哥風格艾爾”,No-Li的心中才打起了鼓。
在美國有數千家精釀啤酒廠,新精釀的命名流程往往困難重重,并且很有可能會出現重復的啤酒名稱。很多時候,啤酒制造商可以通過基于共享精釀社群的對話和合作協議來解決它,這是許多精釀啤酒釀造者彼此間的共識。
No-Li的營銷經理Bill Powers指出,他們和其他的小型釀酒廠都遇到過這個問題。在之前的這些情況中,撞名雙方都可以通過“握手協議”解決問題,在釀酒周期結束后,侵權釀酒商將停止生產名字有問題的啤酒,或者重新命名后再進入市場。
在談到“土生土長”時,No-Li堅定認為他們是該名稱的唯一擁有者。
“自從2012年以來,No-Li Brewhouse一直使用‘土生土長’這個名字,這款酒已經在全國各地銷售,并通過國際啤酒比賽在全球范圍內獲得認可。”
鵝島表示這款精釀本身(包括名字)共同反映了這個創作的芝加哥淵源,并透露出啤酒廠沒有計劃為其改名或停產的安排。
“30多年來,我們一直是芝加哥精釀啤酒社區的一員,因此我們將這款酒命名為‘土生土長’有理有據。不僅如此,我們還將與芝加哥當地藝術家為其共同打造專屬打酒柄。”鵝島啤酒公司總裁 Todd Ahsmann如是說。
叫土生土長的精釀
現在情況咋樣了?
Powers對CraftBeer.com表示:“我們很樂意與鵝島和Anheuser-Busch聯系,并找到和平解決的方案。無論我們之間有再大的分歧,都不能忘了換位思考這件事。希望精釀社群和平共處。”
可是事實上,已經上市的精釀里與土生土長同名的并不是只有鵝島;撞名還撞風格的單論Untapped就有8款精釀。只不過鵝島比較有名罷了。
不僅叫土生土長,還是IPA的精釀
我國,在走流程的情況下,產品命名通常遵循先來后到原則。
但是問題來了,增味原料統共就這么多——隨便打個比方,酒花兒搜索“草莓”都有一百多項檢索結果。大家興致一來陰差陽錯都用一款主要原料釀酒,又在差不多的時間起了差不多的名字,這可怎么好!
肯定不能真打一架,你覺得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