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圈里,白酒與威士忌的比拼一直沒有停過。有人認為白酒是中華文化的產物,歷史底蘊并不是威士忌可以比的;有人認為,威士忌在全球都具有影響力,而白酒卻難以走出國門,稍有遜色。
所謂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威士忌和白酒之爭無休止。但如果一個白酒品牌也推出威士忌,大家又會怎么看呢?此前,在四川瀘州舉辦的首屆中外地理標志產品博覽會上,瀘州老窖與英國麒麟烈酒集團 Kylin Spirits Group 簽署了中國威士忌合作發展項目協議。
需要注意的是,這家麒麟集團雖說注冊于英國,但是從創始人到目標客群全是中國自己人。在我個人來看,鑒于他們官網呈現出的唯一產品都與瀘州老窖深度綁定,這個合作項目怎么看都像是自家人關起門來簽了個協議。
不過,瀘州老窖似乎是認真要做威士忌了,簽約不到一個月,就有國內媒體報道他們開始置辦小型威士忌蒸餾設備。而且借著這個英國麒麟集團的勢頭,兩家在去年年末就合作發布了一款由蘇威和白酒(國窖1573)調和而成的探路產品——Kylin DS。并且據說今年也將發布麥芽威士忌系列“麒麟爵”。
名字聽起來不是很靠譜對吧?但是這次布局中有個點睛之筆——蒙古櫟橡木桶。蒙古櫟也就是日威中著名的水楢木,近幾年不少企業都試圖在國內生長的蒙古櫟上下功夫,期待做出中國自己的“水楢桶"。麒麟集團曾宣布,他們已經掌握了蒙古櫟桶的制桶與潤桶技術,并運用到了上文提到的,和瀘州老窖合作的酒款陳釀過程中。
不過根據我在國家專利局網站上查詢到的信息,目前已申請專利的蒙古櫟橡木桶制作方法,并不是用原木制作,而是將蒙古櫟壓成木粉嵌入普通橡木桶內壁中。怎么說呢,還是希望瀘州老窖和麒麟集團的制桶技術,能更加“原教旨”一點吧。
其實白酒企業嘗試威士忌,印象中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洋河與帝亞吉歐一起搞出來的“中仕忌”(麒麟和瀘州老窖的合體產品最開始也是叫“白士忌”Baiskey,可見在命名這方面業內創意還需提高)。
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白酒和威士忌本就是“死對頭”,所以上述絕大部分類似產品都沒什么市場反響。那么,酒企為什么還要一直嘗試呢?淺談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品牌年輕化是白酒企業難以攻克的命題。從前今年爆火的茅臺雪糕,到更早幾年的白酒預調酒,雞尾酒,都是拉攏年輕人的手段。雖然效果不佳,但是白酒企業家底厚,廣撒網的創新方式挨個兒嘗試,總會有押對寶的一天。布局威士忌市場,沒準也是同樣的策略。
另一方面,畢竟去年是中國威士忌元年。本土威士忌酒廠已成氣候,海外跨國集團也入華布局,作為本地龍頭的白酒企業同樣無法放棄這片藍海。所以不妨先趁著市場形成初期把“山頭”占穩,往后有的是時間慢慢精進。
可以預見的是,也許在未來幾年,會有更有白酒企業進軍威士忌產業。但是能否做出成績、做出亮眼的產品,消費者又是否愿意為之買單,仍然是一個未知數。對此,大家又怎么看呢?歡迎一起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