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步子越來越快,可口可樂的風靡 讓國人蠢蠢欲動,也試圖把自己的東西賣到國外去。當時的中國糧食食品進口公司,也就是現在的中糧集團 監制了一批酒,邁出了中國白酒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當時的老酒包裝極簡,被業界戲稱為醬油瓶,低調的醬油瓶并沒有引起預期的反響,甚至價格還不如一瓶礦泉水,在大小不同的店鋪里,他們都被安置在貨架一角,鮮有問津。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于1992年改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特征,印有“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字樣的老酒,年份是80~92年間。
首次出國試水,收效慘淡,受到了國外文化的此番沖刷,“磚家”們研究之后決定,應該在包裝上做做文章,所謂人靠衣裝,更何況是老酒。80年到90年間,從包裝材質,印刷技術,標簽規范,等等方面都有了極大的改觀。
內銷汾酒
出口汾酒
當時出口的限制還真不少,容量有限制要求,過敏成分的檢測有要求,對產品的身份更是嚴格把控,所謂入鄉就要隨俗、出現了很多當時特有的,特別有年份特色的酒,比如我們的國酒茅臺當時的容量是540ML,國酒要去美國,就要換成500ML的包裝,要出口香港和日本就要換成300ML/350ML的。從度數上,也發生了變化,低到29°到35°。透過這些時代印記,能看到中外文化的碰撞,仿佛也一同經歷了老酒留洋的那些歷程。。
87年出口大曲
出口參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