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貴州是醬酒故鄉,為何酒廠云集的茅臺鎮,出不了第二家“茅臺”呢
眾所周知,貴州是醬香白酒的故鄉。
特別是有著“中國第一酒鎮”稱號的茅臺鎮,因久負盛名的茅臺酒而聲名遠播。
你知道嗎?這個面積僅有189.25平方公里的小鎮,居然塞滿了近3000家酒廠,成規模的也有400-500家。
這些酒廠大部分都是生產醬香型白酒,所以茅臺鎮也是黔派醬香的核心產區。
茅臺酒廠曾經做過很多易地試驗,結果表明,出了茅臺鎮就釀不出真正的茅臺酒。
而茅臺酒是大曲醬香白酒的集大成者,在它的帶動下,茅臺鎮的醬香酒行業蓬勃向上,時不時地有酒廠出現。
可奇怪的是,這么多家酒廠,明明和茅臺酒共享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卻始終出不了第二家“茅臺”,這是為何?
我們都知道,想要把品牌做起來,需要多方面的條件,絕非“一口吃成一個大胖子”。
國內曾有一些品牌,雖在短時間內成為“流量明星”,火遍大江南北,但因為短板太多,最終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茅臺鎮誕生不了第二家“茅臺”的原因,看看和你想的一樣嗎?
1、盲目跟風,品質參差不齊
茅臺鎮真正有點名氣的也就頭部幾個品牌,很多白酒幾乎都出不了貴州。
其中的一大因素便是盲目跟風。
近幾年的醬酒熱是一大風口,各種資本相繼涌入,因此當地酒廠出現爆發式增長。
但茅臺鎮的核心產區也就7.5平方公里,一個茅臺酒廠就占據了那么大一塊地,所以能在產區內釀酒的寥寥無幾。
而且想要達到茅臺酒同樣的品質,絕不僅僅是一個產地這么簡單,其中還包含管理水平、工藝的細致程度和勾調技術水平等等。
絕大多數的酒廠達不到這個水準。
因此,大多數茅臺鎮酒只能借著“茅臺”兩字打擦邊球,價格從十幾到幾百不等。
雖說同處一地,但因為工藝、原料的不同,即便用的都是美酒河水,可最終釀出的酒品質參差不齊。
你以為的茅臺鎮酒也許不是釀造出來的,可能是酒精香料勾兌出來的,別看到“茅臺”兩字就“上頭”。
2、不注重品牌建設
很多人會覺得釀酒更難,其實做品牌要比釀酒難得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試想下,國內酒廠不計其數,真正出名的白酒品牌又有多少個呢?
知難而退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能穩穩當當地給品牌方提供基酒或者原酒,也沒有什么不對的。
這樣的情況不止出現在茅臺鎮,全國范圍內都是如此。
所以這也是茅臺鎮出不了第二家“茅臺”的一個原因。
3、茅臺酒成名已久
在第一屆全國評酒大會上,茅臺酒當選為名酒,這一屆的含金量很高。
隨后的幾屆評酒大會,茅臺酒繼續蟬聯名酒稱號,這樣的金字招牌,可遇而不可求。
隨后,茅臺酒長期堅持申請“國酒”商標,最終雖然失敗了,但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歲月的積淀,讓茅臺酒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這一份底蘊需要時間的積累,因此沒有誕生出第二家“茅臺”,可能是品牌積累不足。
以上就是筆者對茅臺鎮出不了第二家“茅臺”的一些看法,不知道和大家想的是一樣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在下方文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