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白酒發展這些年,對白酒品質評鑒最為客觀、全面且影響力最大的要數全國評酒會,在此之后,確實沒有好的鑒評方式和機構,許多酒廠喜歡用概念來宣傳酒質好壞,畢竟這種方式易于大眾理解,便于酒廠營銷盈利,至于這種方式跟酒質的真實好壞有沒有關系,其實已經無所謂了。
至于白酒評鑒會,現在也有這樣的活動,參與的也是一些行業的專業人士,但他們的最終意見還是受酒廠的影響,以至于這種活動變成了酒廠的充值會,同時許多酒廠也不參與這種評價,使得這個評價的公正性、號召力大打折扣。
其實全國評酒會屬于白酒領域的一個豐碑,這也是專業評鑒不受酒廠約束的寫照。第五次評酒會中選出的17大名酒,沒有一家酒廠在其巔峰時期的酒質是拉垮的。而這“巔峰時期”的強調也折射了評酒會的一大局限。
當時的評酒會只評好酒,酒廠給的參評酒是自己手上最好的酒,然而這個酒不是批量化給消費者生產的酒,因此評酒會所篩選出的名優酒只能代表這家酒廠釀造的最高實力,并不能代表老百姓喝的酒品質好。
其實這種評酒可以相應延伸,延伸到對酒廠中低端酒進行評鑒,在每一個價位段選出品質最好的酒。這種方式更有利于消費者選好酒,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們需要的是在自己能夠接受的價位段選擇品質最好的酒。
從酒評的專業角度,個人覺得評酒會也有局限,這一局限主要在于專業人士對酒質的理解。其實白酒行業發展到今天,目前為止還沒有以品鑒酒質好壞為工作的從業者。雖然白酒領域有很多專家,酒廠有很多專業的調酒師,但他們的工作受他們專業細分領域的局限。川濃調酒師對川濃有一套理解,這個理解不利于對江淮濃香酒的風格評鑒,江淮濃香的調酒師對江淮濃香有一套理解,但卻不利于對川濃的評鑒。
簡單來說,白酒領域至今還沒有一位既權威、思維包羅萬象,對各流派白酒有深入理解的品酒者。五次評酒會的評鑒結果充分的反應了這一現象,得獎的多數為濃醬清三大香型白酒,小眾香型,尤其是不明確香型白酒很難得獎。因為這些香型、流派并沒有評鑒標準,所以專家在評鑒時只能靠相似的標準評鑒。
第三次評酒會西鳳酒落選名酒便是一個典型例子,因為當時沒有西鳳酒的評鑒標準,只有濃香、醬香和清香酒的評鑒標準,而西鳳酒的風格不適合這三大標準,使得其在第三次評酒會中自然得不到獎。
西鳳沒得獎問題的解決是針對鳳香設立了一套標準,專門評鑒鳳香型白酒,其實這不是解決白酒行業這種問題的方式,因為白酒的風格流派實在太多,針對一種風格出一個香型,你會發現白酒的香型越來越多,評鑒方式也越來越多,這反而顯得很亂。
而那些沒有出評鑒標準的酒,很難在評酒會中獲獎。有藥材入曲的酒酒體有獨特的藥香,然而這股香味在許多專家眼中就是一種配制酒的感覺,他們會認為這是一種不好的白酒風味存在,而這也是貴州諸多藥材入曲白酒中只有董酒能獲獎的原因。
有意思的是董酒的獲獎參評酒藥香也不突出,好多人認為七十年代紅城董是很經典的董酒,然而這個酒并不是參評酒質。參評酒的整體水平比紅城董要高一檔,但藥香卻比紅城董要弱,其更多展現酒體的緊實、凝練、連綿、口感的透亮,風味上微帶藥香,80年代初的飛天董便是這種特點的代表。相比之下,紅城董的薄荷、柑橘、苦涼藥香氣息要突出一些,酒體的緊實、凝點、連綿、透亮感要稍微弱化一些。
因此不難理解,80年代那些藥香濃郁的金沙窖酒、勻酒、湘泉酒、福泉酒、平壩窖酒、朱昌窖酒最終沒獲獎,甚至都沒被地方選送參評的原因。然而這些酒的80年代產品各個是好酒,每一款風格獨特,品鑒之后都可以給品飲者不同尋常的酒質感受。
除了西南藥香兼香酒以外,中原及華北地區酒廠釀造的大麩芝麻香、大麩復合香、現在的老白干香當時都沒有獲獎。評價思路決定評鑒結果,麩曲酒品質雖不及大曲,但在優質酒中卻有不少獲獎產品。然而獲獎的麩曲酒卻都是純麩工藝酒,有麩曲清香、麩曲濃香、麩曲醬香、麩曲薯干液態酒(坊子酒)、麩曲鳳香酒(北鳳酒)。相比之下,品質高一檔的大麩工藝酒卻沒有得獎。其實把這話說穿了,全麩工藝酒那時已有一套評價體系,大麩工藝酒到底怎么評,專家之間有意見分歧,還沒有整合明白,因此這些酒在參評中往往因風格落選。其實不看風格,他們都是品質不錯的酒,欺負一下全麩工藝酒沒有問題。
說到大麩工藝酒,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芝麻香酒。除此之外,還有復合香的大麩工藝酒,然而這一套工藝到現在已經沒落得一塌糊涂,但也有酒廠重新整合再釀,比方說河南的仰韶酒,金種子的馥合香酒、河南的賈湖酒。這三家酒廠的高端酒品質不錯,都有獨特的個性,風格基本兼有濃醬芝,除此之外,有的還兼有清香和鳳香的感覺。
雖然全國評酒會尚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我們不能否認其對白酒行業的貢獻,畢竟這是一次真真正正的專業人士評鑒會,其也約束了一些酒廠釀好酒。自全國評酒會取消之后,一些酒廠沒有了約束,于是不在高端酒中投入精力和研發費用,甚至將高端生產線改釀大眾酒,使得酒廠酒質大降。一些酒廠,甚至打著名優酒的名號,賣低端酒精酒。而這也是當有人喊要開始第六次全國評酒會時,不少酒廠厲聲反對的原因。因為再來一次評酒會,不少名優酒就該摘牌了。
其實從某一方面,白酒的獨立品評任重而道遠,中間的困難不僅在酒廠和渠道,更在消費者。現在的消費者有多少看得懂酒評?說酒評的人多了,到底誰說是真,誰在充值,消費者看得出來嗎。即便良心獨立品酒師,發現了一款好酒并告知大家,酒廠而后降質,利用品酒師的宣傳銷售,消費者喝了之后覺得品質不行,他會知道里面的細節、原委嗎,他還會相信這位獨立品酒師嗎?所以這條路并不是一條簡單的路,慢慢走吧,過程比結果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