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90年代,安徽有一款白酒家喻戶曉,巔峰時期銷售額高達8億,如今失去往日的輝煌,宣布破產。
在90年代之前,安徽省內白酒遍地開花,甚至出現了“西不入川,東不入皖”的場面,可以看得出安徽白酒市場的實力,而現在的安徽,只剩古井貢酒被人熟知,顯得格外凄涼。
長江和淮河貫穿安徽省境內,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雨水豐富,糧食自然是不缺,憑借這一點,安徽在釀酒這方面完全不輸川渝地區。
在這里有著全國最大的釀酒作坊——明清釀酒作坊群,剛發現時就轟動了全國,它的出現無疑給安徽釀酒業插上了一面旗幟。
也是在這個年代,安徽白酒出現了大繁榮景象,凡是安徽出的白酒,在市場上都占有一定的分量。
反觀現在,安徽白酒市場跌落神壇,只有古井貢酒能拿的出手,殊不知,在當時撐起安徽白酒市場的還有沙河王。
當時有句廣告詞幾乎人人都掛在嘴邊,“滴滴難舍沙河王”正是它當初最真實的寫照。
沙河王最早出現在明末清初,清朝時就發展鼎盛,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如此深厚的底蘊,也讓它的輝煌來的更快。
新中國成立之前,沙河王一直都是私營小作坊的形式,直到新中國成立,沙河王搖身一變,成了國營酒廠,沙河王的發展可以說是穩扎穩打,巔峰時期,銷售額高達8億元。
隨著知名度的提升,沙河王的酒質也備受關注,沙河王釀造方式獨特,憑借老五甑工藝和傳統釀酒工藝,兩種工藝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釀造,對酒質的要求非常嚴格。
這也讓沙河王口感醇香細膩,深受酒友的喜愛。因此,沙河王的酒質也是飽受贊譽,知名度有了,口感也有了,沙河王徹底打開了國內白酒市場,一時間成了安徽白酒市場的佼佼者。
到了90年代,沙河王走向了下坡路,一是因為沙河王的經濟體制受到了束縛,白酒市場競爭激烈,給沙河王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還有一個原因,沙河王橫空出世之后多次易主,品牌包裝搖擺不定,這也讓消費者失去的辨識度,包裝一變,消費者覺得口味也變了,這一點讓沙河王陷入了經營不佳的困境,開始走向沒落。
90年代末期,沙河王徹底沒了往日的輝煌,陷入了資不抵債的困境,在困境中艱難前行8年,最終宣布破產。
沙河王大勢已去,也成了那個時代安徽人的記憶,對于愛酒人來說,這是一大損失。
在90年代,沒落的白酒不止沙河王一家,還有全興大曲和漢董大師酒。
全興大曲在最輝煌的時候,直接碾壓五糧液,全興大曲在50年代就是四川名酒的扛把子,之后又憑借優異的品質踏足國家名酒行列。
但是全興大曲打錯了牌,它推出了水井坊這款酒,被坑到停產。
而漢董酒大師更勝一籌,它是茅臺酒廠親傳弟子把關釀造的一款醬香酒,釀出的品質自然沒得說。
用了幾年時間,就攢下了高口碑,但在互聯網興起的年代,這款酒堅持自己,不打廣告,想著自己有這么高的品質,不會被大家拋棄,但它錯了。
正是低估了互聯網的存在,導致漢董酒大師失去知名度,被大家遺忘。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不難看出,一個企業的發展不止需要品牌優勢,還要具備好的知名度,否則很難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