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軍
最近,白酒圈好像喜歡上了炒作“真年份”概念,越來越多的酒廠開啟了自己的“真年份”之旅,一場又一場以“真年份”為主題的秀,扎堆而來的以“真年份”為關鍵詞的發布會,正在不斷推高真年份概念的熱度。
其中有一家白酒企業比較頭鐵,以“敢標真年份,內行喝潭酒”的廣告秒殺同行,而這句廣告語因為帶有“排他性”暗示,更是在業界引起了很大爭議。
那么,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白酒企業熱捧真年份概念呢?在這波操作背后,又有誰會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
年份酒的“拉菲梗”
在電影《賭神》中,發哥有句與酒有關的臺詞,已經成為裝逼一族喜聞樂見的經典橋段:來瓶82年的拉菲。
發哥的這句臺詞,真正開啟了人們對年份酒的認知:稀有,夠貴,權貴階層的杯中物,身份地位的象征!喝一瓶就少一瓶,你值得珍藏!
82年的拉菲,后來也成了一句流傳十分廣泛、應用場景十分高大上的網絡流行語。由于82年的拉菲紅酒品質好、價格十分昂貴,所以“喝82年的拉菲”成為有錢人宴請客人的最高規格,也在某種程度上襯托出當事人的生活品味和揮金如土,更能彰顯喝酒之人所處的圈層。
82年的拉菲,更被制作成了大量的表情包,在網絡聊天時被人們高頻使用,裝逼的場景感極強。在網絡推動之下,從“82年的拉菲”還衍生出了大量類似的應用場景,比如:82年的牛奶、82年的可樂、82年的雪碧、82年的茅臺等等。
拉菲是法國紅酒的代表,1982年又是一個難得的好年份,82年的拉菲作為品質最好的年份紅酒,上市之后被很多人珍藏。需求量大,而市場上的流通量極少,這就導致購買82年的拉菲要么非常難,要么非常貴,價格被一路炒高,資源卻變得越來越稀缺。
喝一瓶少一瓶,既是對82年拉菲的真實寫照,也成為國內年份白酒收藏市場,經常被人用作宣傳的一句煽情口號。
“年份白酒”的潛規則
在國內的白酒收藏市場,和“82年的拉菲”一樣,年份白酒、年份老酒同樣正在受到追捧,為了從民間淘到一兩瓶存放了二三十年的品牌酒,很多“老酒販子”甚至下沉到居民區擺起了攤位,這種做法,使“老酒更值錢”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在拍賣場上,一瓶老茅臺屢屢被拍出成百上千萬的天價,使“老酒很貴”的認知得到廣泛傳播。有人從家里地下室翻騰出來一瓶存放了N多年的茅臺酒,少則上萬,多則換車換房,由此帶來的示范效應和口傳故事,進一步刺激了陳年老酒的價格上揚,也刺激著白酒收藏市場的發展和壯大。
由此,催生了年份白酒的扎堆發展,也衍生出了白酒市場的年份亂象——年份酒由于缺少相應的標準,致使企業亂標注以欺騙消費者的現象十分普遍,國家目前針對這一領域的監管,還缺少法律、法規等制度性的措施,致使一些企業敢把陳釀三年的酒標注為十年陳釀、二十年陳釀。
年份白酒是有潛規則的,那就是,酒里面哪怕是只加了一兩滴用來調味的陳年老酒,比如用酒齡50年的調味酒進行調味之后,這樣的酒都敢叫“50年XX酒”!這在年份酒流行且亂的時代,幾乎已經成為業內不可言說、消費者心知肚明的一條規則。
定義“年份酒”
年份酒通常指酒的窖藏時間,也就是酒釀出來之后、正式灌裝為商品酒之前的儲存年限,在年份酒的命名上,業內通常會使用“XX年窖藏”、“XX年陳釀”之類表述。
在人們的認知中,年份越長的酒品質越好,價格也越高,因為其中不僅蘊含了歷史價值,同時還融入了時間的藝術,更疊加了逐年遞增的沉淀成本。所以,在陳年老酒收藏市場,同一款酒的價值會隨著年限的增長而水漲船高。
年份酒受到愛酒人士的追捧,是因為大家認為這樣的酒會越來越珍貴、越來越稀缺,同時年份長的酒香味更濃、更醇、口感更好。
在國外,對酒的等級劃分是嚴格按照酒齡即酒的實際儲存年限來算的,實際儲存時間必須達到規定年限之后,才允許在酒瓶標注相應年限,比如白蘭地干邑中的VSOP需要在橡木桶中陳釀4年以上,XO需要在橡木桶中陳釀10年以上——曾經被有錢人一擲千金來消費的“人頭馬路易十三”,酒齡則在50年以上。因為國外對年份酒有著嚴格的法規和標準,且監管到位,所以消費者對陳年酒沒有任何異議。
國內因為缺少針對年份酒的法規和標準,導致此前的年份酒市場野蠻生長、假年份橫行,酒廠欺騙消費者的現象屢屢發生。不過,隨著消費者對年份酒認知的提升,隨著國際交流的增多,隨著國內對年份酒的監管逐漸提上日程,隨著年份酒相應標準的制定和推進——定義年份酒,定義年份酒市場,定義年份酒標準,讓市場由亂而治,充分規范年份酒的市場發展,已經成為國內監管層的當務之急。
年份酒亂象倒逼“真年份”
在之前,國內的年份酒一片亂象,充斥市場的“假年份酒”幾乎毀掉了年份酒的清譽,加之消費者缺少甄別年份酒真實年份的有效手段,致使年份酒市場的發展受到了許多牽絆,也生出了許多泡沫。
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國內外都允許將不同儲存年份的酒相互混合制作成品酒,但在國外,這種酒只能按照其中酒齡最短的酒來定級,比如分別以3年酒齡、6年酒齡和9年酒齡的酒混合之后,只能按照最低的3年酒齡而不是最高的9年酒齡來劃定酒的等級。
國內則與之相反,在儲存一二年的基酒中只要加入了年份老酒,都更愿意按照年份老酒的酒齡來標注,比如20年陳釀、30年窖藏等等,很多酒并不是用20年或30年的老酒作基酒,而是用這種酒來調味。這種潛規則,讓一些酒廠膽大妄為,剛成立不久的酒企就敢堂而皇之地出品“30年陳釀”、“50年窖藏”,鬧出了很多“兒子年齡大過爹”的笑話。
這種做法,如果站在酒廠的角度看叫做營銷,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則屬于欺詐。年份酒的市場之亂曾經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這種現象讓人們對年份酒市場產生了極度不信任感。盡管如此,卻難以阻擋有錢人對“年份酒”的追捧。
正是前些年市場存在的亂象,倒逼之下,才引發了監管升級——年份酒市場將迎來重拳整治。2021年12月1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起草了合計八章共51條的《白酒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征求意見稿)》,其中第38條對年份酒模糊地帶進行重點規范,要求酒企在標簽上必須標注所有基酒的真實年份和比例。
這個細則,引發了現如今白酒企業紛紛開打“真年份”牌的風向之變。
酒,依然是陳的香
應該說,陳年酒市場是在上世紀由古井貢的王效金開啟的,他當年創見性地提出了“酒是陳的香”這一概念,成為年份酒得以發展的理論基礎和理念根源。
而年份酒最終的市場利益,王效金和他當年的古井貢并未得到多少,在早期卻被少數名酒企業所獨占——眾所周知,年份茅臺酒早已成為高檔白酒中的頂流,30年茅臺、50年茅臺在高端消費圈層中一直受到追捧;而五糧液的年份酒同樣分了市場一杯羹,與年份茅臺雨露均沾,獲取利益無數。
如今,古井貢酒在“掌門人”梁金輝帶領下,重新規劃了年份酒產品線,主打年份原漿概念,發力古8、古20,力挺古30,在茅臺和五糧液之外的白酒陣營中后發先至,在年份酒市場同樣也取得了不俗業績。
“真年份”作為行業規章中的監管項,為眾多白酒企業所接受,大家紛紛主打“真年份”,消費者無疑會成為最終、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