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央臺播出一條廣告,相聲大師馬季面對鏡頭,樂呵呵地念出廣告詞:“ 東南西北中,好酒在張弓”。
在酒文化源遠流長的河南,張弓酒也曾是獨樹一幟的存在。
在它最輝煌的時刻,五糧液、茅臺等酒廠,都不遠千里趕到河南學習它優秀的制酒經驗。
但誰能想到,就是這么一款聞名遐邇的好酒,卻在無窮的內斗和內耗中走到了末路。
河南酒文化源遠流長,美酒眾多,幾乎河南每個縣市都有他們當地的特色酒,在河南眾多好酒中,有一款酒值得一提。
1951年,張弓酒廠在廣闊的豫東地區安營扎寨,氣候溫和,小麥質量高,都成了張弓酒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張弓酒廠建立之前,中國的白酒市場普遍以高度數白酒為主,但一些喜歡喝白酒,但又不勝酒力的人,面對著眼饞的白酒,也只能敬謝不敏。
1973年,張弓酒廠率先在中國白酒市場發起了一場“革命”,張弓酒廠成功推出了38度的低度酒,中國白酒酒廠量產低度酒的時代,就從此刻開始了。
消息一經傳出,來張弓酒廠觀摩、學習的白酒廠絡繹不絕,每天進廠的外地學習團隊,比廠內員工人數還多。
值得一提的是,就連茅臺、五糧液這樣久負盛名的白酒廠,也放下了架子,不遠千里趕到河南,虛心學習低度酒的釀造方式。
憑借低度酒這張好牌,張弓酒的年銷售額一度達到10億元,在全國酒廠中名列第五,羨煞一眾中小型酒企。
但人紅是非多,酒紅,是非也多。
在成功研發低度酒,并在央視投放廣告后,張弓酒的銷量暴漲,逐漸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為了破局,徹底解決產能瓶頸,張弓酒建起了新廠房,擁有了新北廠和老南廠。
可惜的是,90年代末市場巨變,大批酒廠因為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而倒閉,張弓酒廠也不例外,因為經營不善,名噪一時的張弓酒廠也沒逃過倒閉的命運。
2003年,張弓酒廠倒閉一年后,一家名為“張弓酒業”的酒企進駐了新北廠。
2012年,有人另起爐灶,創立“張弓老酒”進駐了老南廠。
這兩家企業,雖然都掛著“張弓”的招牌,其實是兩家毫無關系的企業。
不過,兩家企業雖無關系,卻有糾紛。
因為張弓酒的商標、酒廠、生產基地都是“張弓酒業”持有,但他卻無法使用張弓酒的百年窖池,而老南廠的酒企也沒法掛張弓酒的商標。
兩家企業為了爭奪商標,競爭的異常激烈,但是他們這種競爭,只是無效的內耗。
況且,在彼此割裂的情況下,雙方制造出來的酒自然一言難盡,從而導致了銷量的直線下滑。
2018年,張弓酒廠再次啟動破產清算程序,次年,張弓酒業正式停產,一代好酒徹底隕落。
其實,深陷商標爭奪戰的酒企,也不止是“張弓酒”,名噪一時的河南杜康酒,也一直因為商標而分心。
最夸張的時期,中國白酒市場上曾經有3家杜康酒:伊川杜康、汝陽杜康以及陜西白水杜康。這三家酒廠,為了商標權打得頭破血流,在無盡的內斗中,三方酒廠都沒好果子吃。
2002年,伊川杜康破產,陜西杜康改制,汝陽杜康則在2007年緊隨伊川杜康而去了。
伊川杜康、汝陽杜康破產重組后,決定化敵為友,兩家公司直接合并成了洛陽杜康控股公司,聯手去和陜西杜康酒業打官司,說什么也得把商標拿回來。
可惜,張弓酒的前車之鑒,他們似乎沒有吸收到。
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且看杜康酒會不會也在無盡的內耗中,走上張弓酒的老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