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從其誕生的那天起,“飲”和“食”就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在吃與喝的搭配上,我們必須感激歷史上的那些吃貨前輩們,正是他們的苦心孤詣和孜孜以求,才讓我們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
喝白酒配的菜是什么?估計任何一個吃貨隨口都能報上一大串菜名:花生米、茴香豆、雞爪子、烤羊肉……
但如果問為何呢?想必我們就不一定了解了。嘿嘿,我們來看看專家們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
健康原則
喝酒時,一定要有幾樣能夠保肝護肝的食品。比如糖對肝臟具有保護作用,下酒菜里有一兩款甜菜,如做些糖醋魚、糖藕片、糖炒花生米等。
酒精入腸,會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人體容易出現蛋白質缺乏。因此,下酒菜里應有含蛋白質豐富的食品,如松花蛋、豆腐、雞肉、排骨、魚等等。
飲酒時,雞、鴨、魚、肉菜相對較多,哪些都是酸性食品,為了保持體內的酸堿平就必須選擇蔬菜、水果等屬于堿性的食品。如炒豆芽、醋菜、桔子、蘋果等果蔬食品。
粗糧薯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和酒精結合,會減緩腸胃對酒精的吸收。其次,這類食物中B族維生素的含量也相當豐富,能彌補大量飲酒對維生素B1的損失。因此,炒土豆絲、雜糧外婆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風味原則
比起健康,吃貨們似乎更注重食之有味,因此酒菜搭配的另外一個原則就是風味原則,酒和菜的口感、口味、香氣等一定要彼此促進、彌補、增強,使之更加達到吃貨們的味蕾和口感偏好。
比如,花生米與白酒便是這一原則的完美體現。花生米的香脆不但可以大大提升白酒的帶給吃貨們的愉悅感,其香氣還能彌補酒香的些許不足;咀嚼時彈牙的口感能帶給吃貨非同一般的愜意和成就感,而酒的剛烈又化解在了花生米富含油脂的柔情之中。
還有就是苦瓜,開水焯一下然后涼拌,下酒喝風味也著實不賴,或者做成苦瓜玉盅(內放自己愛的就行,個人偏愛放點蝦仁),看上去晶瑩剔透,吃起來苦中帶香,加上些許白酒的綿甜,可謂“憶苦思甜”了。
另外喝白酒對味覺的刺激較大,一般的口味難以調動味蕾的狀態,還可以吃些口味重的食物,比如川菜。但個人建議喝白酒不要吃太辣的,畢竟太辣也不一定能吃得盡興。
節奏原則
這邊還沒咽下去,那邊酒杯就端起來,實在不雅,也容易亂了節奏。
所以花生米、豆腐塊、松花蛋這類體積小巧的下酒菜就很好,夾幾筷子吃下去、聊上幾句、再夾幾筷子、咂一口酒——吃、喝、嘮都不耽擱。反之弄個四喜大丸子那種硬貨,剛下嘴咬一口,那邊舉杯了,還得放下丸子、擦擦手、趕緊咽下嘴里的貨、拿起酒杯、再擦擦嘴……
為了避免容易吃飽,喝不下去,還可以選擇一些吃著費力的東西,有助于掌握喝酒節奏。比如鳳爪、豬蹄、羊蹄、鴨頭、兔頭等等。
除了火鍋、燒烤以外,絕大多數熱菜都不能保溫又保味,沒幾回合就涼了,尤其是葷菜,還會凝油或者成凍,不符合。是涼素菜、涼葷菜為主,熱菜按批次兩三個為一組上,吃完再上,每次都是新出鍋的。
從角度上講,這種飲食搭配無可挑剔,但是小編認為不一樣地域的飲食搭配還是要和當地的地理環境、季節氣候、人文風俗、歷史背景等相結合,所以應當多多結交不一樣地區的酒友,才有時機親自感受一下別樣的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