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半球的北緯30度“段”有的白酒釀制黃金帶,在白酒產業釀制本質、產業政策及商業競合規律三大作用力的共同推動下,白酒的名酒經濟帶在2016年形成了以河流為支撐的四大產區格局:長江名酒經濟帶、赤水河名酒經濟帶、黃河名酒經濟帶和淮河名酒經濟帶。
長江名酒經濟帶
一般而言,水系上游的自然條件和水質往往比中下游有更好的優勢,誕生名酒的數量也更多,長江水系也不例外。長江名酒經濟帶涵蓋的區域有四川、重慶、貴州、湖北、湖南、江西,匯聚了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窖等超過50%的名酒,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形成了具有競爭力的名酒集群效應。其中,以川黔為代表和核心的長江中上游地區,擁有集氣候、水源、土壤“三位一體”的天然生態環境,被譽為“被酒神親吻過的土地”。
2008年初,為進一步保護和建立這一良好的釀酒生態環境,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立長江上游名酒經濟帶,打造白酒金三角”這一白酒產區發展戰略。岷江流域的瀘州、赤水河流域的茅臺以及長江上游交匯的宜賓,共同形成了白酒的黃金經濟圈。在十二五規劃中,四川省委又再次將白酒金三角擴展至整個四川白酒產業帶區域范圍內,形成了目前以區域為地標的白酒產業集群。
No.2
赤水河名酒經濟帶
赤水河干流全長436.5km,是長江上游南岸重要的一級支流,發源于云南省鎮雄縣魚洞鄉大洞,流經云南、貴州、四川3省13個縣(市)后,由四川省合江縣匯入長江。赤水河干流茅臺鎮以上為上游,茅臺鎮至丙安鄉為中游,丙安鄉以下為下游。全流域土地面積為21010.52km2,流域處于云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過度地帶,除貴州赤水一隅及四川部分地區外,其余大部分流域屬于喀斯特地區,流域海拔200~1890m,年平均氣溫15~20℃,冬干旱夏濕熱,屬于亞熱帶季風尚候,上游高原區年降水量900~1000mm,中下游丘陵區1000~1500mm,河流水量主要由降雨形成,洪枯水位變化幅度大。據赤水站資料統計,10月至次年4月徑流占全年徑流的34.1%,而6至9月徑流占全年徑流的65.9%。正是這以赤水河流域為核心的獨特的小氣候和的釀酒環境,為黔酒貼上了與眾不一樣的標簽,造就了“離開茅臺鎮就釀不出茅臺酒”的佳話。
作為黔酒高度聚焦的產區,赤水河名酒經濟帶主要集中在貴州茅臺鎮的赤水河兩岸,并延赤水河向外輻射到四川瀘州二郎鎮,孕育出茅臺、郎酒、董酒這三大老名酒企業,以及習酒、國臺、金沙等新名酒企業。
No.3
黃河名酒經濟帶
華夏文明的始祖主要生活在黃河流域,黃河流域的草原文明、農耕文明無不受黃河文明的影響,并由此孕育了早的白酒。其實,白酒行業關于黃河名酒帶與淮河名酒帶的概念一直存在爭議。
淮河發源于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主要流經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四省,流域范圍主要集中在蘇魯豫皖四省接壤處。在歷史上,由于黃河決口,奪淮入海,形成了一個黃淮交錯的區域,這個區域與淮河流域在地理位置上大致相似,主要白酒企業有江蘇的高溝、雙溝、湯溝和洋河(即“三溝一河”),安徽的古井、口子窖,河南的宋河等。對于遠在山東北部的扳倒井、景芝,及河南東部的仰韶等企業而言,無論在地理,還是在文化基因方面,均屬于純粹的黃河流域,與淮河沒有關聯。因此,在洋河、古井等企業崛起之后,黃淮分流,“脫淮入黃”已然成為哪些企業的共識。
2008年之后,黃淮名酒帶聯盟組織正式解體,河南的仰韶、山東的扳倒井等開始致力于圍繞黃河文明構建自己的文化體系,而洋河、古井、今世緣等酒企則繼續倡導淮河名酒產區特別之處和優勢,淮河名酒產區也開始從分散走向聚焦。黃河名酒帶的概念雖然現在尚未明晰,但確是一個客觀存在,需要深受黃河生態及文化影響的白酒企業從戰略高度,齊心協力,共同探討。
No.4
淮河名酒經濟帶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和山東五省,流域面積約為27萬平方公里。作為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線,淮河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以北屬暖溫帶半濕潤區,以南屬北亞熱帶濕潤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11~16℃,氣溫變化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內陸遞增,平均降水量約920mm,其分布狀況大致是由南向北遞減,山區多于平原,沿海大于內陸。
大自然的恩賜,使得淮河兩岸白酒業異常發達,廠家星羅棋布,形成了的淮河名酒經濟帶。淮河名酒帶是以主河道上的蚌埠——雙溝為中心位置,橫跨安徽、江蘇兩省,形成了包括穎河、渦河、淠河等支流上各大名酒所在地的“勢力范圍”,它包括古井、雙溝、洋河三大名酒;金種子、雙輪(高爐家)、口子窖、皖酒、店小二、迎駕貢、今世緣、明光八大“二名酒”。與長江名酒經濟帶相比,淮河名酒經濟帶雖僅有三家名酒企業,且規模、實力遠不及川酒“六朵金花”,但它的“二名酒”卻格外惹眼,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普遍比前者強。可以說長江名酒帶主要是名酒的舞臺,淮河名酒帶主要是“二名酒”的舞臺,前者主要代表著傳統老牌名酒的輝煌,后者主要代表著白酒新銳的活力。
從長江上游川派濃香的窖香濃郁,到赤水河谷酒體風格的醬香突出,到黃河名酒帶酒體追求風格上的雅致,風味上的凈爽,再到淮河名酒帶的酒體綿柔,既完整的體現了白酒生產與地域環境的密切結合,又彰顯了地理環境對酒體風格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形成的影響。所謂品質有高下,風格無高下,對于白酒而言,盡管風格特別之處各有不一樣,但是都遵循著白酒釀制工藝的共性,共同助推了白酒名酒經濟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