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傳統文化能走多遠,白酒就能走多遠,數千年來,白酒已經深深烙印在國人的骨髓里,成年人喜歡喝酒喜歡敬酒,過年過節時更甚至如此。那么,為何人喜歡喝白酒?
不一樣的文化背景下,人們的飲酒習慣迥然不一樣,如日本人喝清酒,韓國人喝燒酒,人喝白酒,俄羅斯人喝伏特加,歐洲人喝紅酒……
但隨著經濟的化,西方文化開始不斷涌入,紅酒這一西方國家產物,也慢慢開始走上人的餐桌,受到許多國人的追捧。為何人對白酒情有獨鐘?
1、依然是喜歡喝烈酒的民族
據有關報告顯示,的酒類消費中,烈性酒占酒精消費的69%,而即便以酒風彪悍聞名于世的俄羅斯和烏克蘭,其烈性酒占酒精的總消耗分別51%和48%,這大大低于烈酒消費的占比。而且八大烈酒諸如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等等,雖然同為烈酒,但是我們的喝法與其他烈酒卻有不一樣。八大烈酒中,另外七種烈酒,常見的喝法大多會勾兌飲料,而我們通常喝白酒則不會勾兌任何稀釋酒精度的混合物。
由此不難看出,要說人是喝烈酒的民族也毫不為過,而白酒在烈酒的消費占比中依然居于主導地位。那么到底為何咱們國人如此偏喜歡白酒呢?
2、崇尚白酒,歷史的選擇。
其實,國人喜歡喝白酒,這是我國歷史的選擇。在古時候,人們日常的飲品無非就是酒和茶水,所謂迎客以茶送別以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古時候關于酒水品類的選擇也過于單一,古人的“酒”雖然不單指白酒,還包含黃酒、米酒等,但黃酒、米酒等因受生活習慣、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其影響力較之白酒實則過小,這也漸漸鑄就了白酒在古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也成為古人不可或缺的日常飲品。
事實上發展到現代,這種現象也依然延續,建國初期國內經濟低迷,環境緊張,諸如啤酒、葡萄酒等還是稀缺之物,并沒有辦法做到群眾普及,而白酒依舊是當時的**,更因為當時糧食短缺,催生了液態法白酒,雖然液態法白酒的口感較之固態法白酒有所欠缺,但卻難掩國人對于白酒的喜喜歡。
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今國內酒水品類繁多,除了白酒,還有啤酒、葡萄酒、果酒、預調酒等等,不過整體來看,國人依然還是鐘喜歡白酒。其實對于許多人來說,白酒除了滿足了人們的味蕾,更是一種精神的寄托。
3、精神訴求,文化的傳承。
國人崇尚白酒,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文化的傳承。白酒是特有的產物,在古時候有燒酒、燒刀子等名稱,建國后才將“白酒”這一稱謂統一確實定下來,而對于酒的始祖更是流傳著各種典故,有人認為是杜康,有人認為大禹時期的儀狄,甚至也有上古時期猿猴釀酒的說辭等。足見我國白酒釀制歷史的源遠流長。
而有關白酒的史書記載,基本上與我國數千年的文明軌跡是一脈相承并且同步進行的,這源于我們對白酒的訴求,其精神層面大于它的物質層面。對我們而言,意氣風發時,把酒言歡,失意郁悶時,借酒澆愁。美酒入肚,或放浪形骸或纏綿悱惻,卻都在推杯換盞之間予以抒發。正所謂杯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所以,的文化,或者說酒文化,其或傷懷莫名或春風得意,通通滿篇酒氣,而正是對于白酒的這種精神追求也造就了國人對于白酒的崇尚。曹孟德是對酒當歌,李太白是舉杯邀明月,辛棄疾是醉里挑燈看劍,唐伯虎是但愿老死花酒間。
4、健康養生,生活的需求。
據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白酒生物活性成分之多是世界酒類之,滿足了近1500種。2013年,某白酒研究專家的研究報告,首次向外界公布了他近7年的研究成果,證明傳統白酒富含的健康因子含量**,遠遠超出葡萄酒!這個科研成果也震驚了國內外酒界。
歷史上,大多數的人都比較注重養生。適量飲酒可以對人體產生真正的健康功用,比如降低膽固醇、預防糖尿病、膽結石、腫瘤、激發大腦智能等等,并且從中醫的角度說還能起到驅除寒冷、舒經活絡等等功用。
因此人喜歡喝白酒,這不僅緣于歷史的習俗、情感的熏陶,更是健康養生、品質生活的理性需求!
5、人際交往,生活的潤滑劑。
俗話說“無酒不成席”。這句諺語早已點明白酒是典型的社交性消費。比如老友相逢,把盞敘舊;生意場上,觥籌助興;無論餞行還是接風洗塵,沒有酒就似乎欠缺了氣氛。而白酒在哪些人際交往中也往往可以起到助推氣氛高漲和進一步加深人際關系等。
據某機構調查消費者消費白酒顯示:社交場合應酬40%,助興22%,習慣13%,消愁解悶5%,養生保健、御寒等20%。可以發現:養生保健、御寒等屬于生理層面的需要,只占20%;習慣消費和消愁解悶主要屬于個人消費,只占18%;社交場合消費和助興占62%,這是典型的場合消費、社交性消費。由此不難看出,白酒在的人際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
聊了這么久,我們對咱們的白酒是否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