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發展至今,歷史悠久,品牌眾多,而不同的地區及不同的工藝手法,也衍生出了不同的白酒風味與口感。今天來聊聊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流程。
醬香型白酒的12987釀酒工藝
醬香型白酒能擁有如此甘醇綿長的口感,有一大半都要歸根于它特有的“12987”釀造工藝,其生產工序可概括為:端午制曲,重陽下沙,一年周期,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足年窖藏,精心勾調。
1.端午制曲
“曲為酒之母,糧為酒之父,水為酒之魂。”醬酒工藝的特殊性,就是從曲塊開始的。制曲作為釀制醬酒的第一道工藝關卡,曲塊是微生物的溫床,曲香蘊含著醬酒風味的秘密。
從小麥到曲粉,制曲須歷經小麥粉碎(粉碎程度為“心碎皮不碎”)、拌曲配料、踩曲、入倉堆積、倉內發酵、拆曲、貯存、磨曲8道工序,35個工藝環節。
2.重陽下沙
沙是茅臺鎮紅纓子糯高粱的一種說法。由于它顆粒小,飽滿,呈醬紅色,看起來像沙子一樣,所以當地人都稱其為“沙”。
重陽下沙即重陽開始投料。
選擇九月重陽投料,一是當地特產的糯高粱成熟收倉,為新一輪醬香酒的釀造提供足夠的原料;
二是順應茅臺鎮當地氣候特點,重陽后氣溫下降,赤水河清澈干天麻,有利于釀酒,且避開了夏季赤水河洪水渾水期;
三是避開高營養高溫生產時節,便于人工控制發酵過程,培養有利微生物體系,選擇性利用自然微生物;
3.一年一個生產周期
說的是醬香酒從原料下沙到最后一個出酒輪次結束,至少要花一年的時間。
提醒一下,這里所說的一年并不是指從釀酒到包裝封瓶的時間。7輪次的基酒取酒完成后,至少要經歷5年的窖存,才能進入勾調環節。
勾調結束后,還要再次貯存半年或一年的時間,等待醇化和老熟后才能正式出廠。
4.兩次投料
即下沙、糙沙,投料量分別為50%,這是醬香酒生產打基礎的環節。
下沙指在重陽時,把高粱磨成二八成,潤糧加母槽蒸透,攤涼,拌曲,經堆積發酵后又入窖發酵一月;糙沙,是將高粱磨成三七成,與下沙時發酵的酒醅混合蒸熟又循環往復下沙的工藝。
投料分兩次的原因是:赤水河流域多高山峽谷,釀酒用的高粱隨著大山走勢種植,山上山下的高粱成熟有個時間差:山下的高粱成熟時,先投一次料,待山崗上的高粱成熟時,再投一次。
5.九次蒸煮
頭兩次投糧經過兩次蒸煮,但不取酒,即下沙清蒸一次,糙沙混蒸一次。第三次開始取酒蒸煮,蒸煮后的醅料經過攤涼、拌曲、堆積、下窖、封窖發酵、開窖取醅、蒸酒六個輪次的循環,每個環節中都有一次蒸煮,共九次蒸煮。每次蒸煮大約需要兩個小時。
6.八次發酵
每一次蒸煮后,把酒曲鏟入窖坑進行封存——進入“窖期”,一共八次發酵,每次加曲后發酵一個月。
7.七次取酒
醬香酒第一、二次蒸煮不取酒,第3次蒸煮才開始第一次取酒。然后在進行攤涼、加曲、收堆、下窖、蒸煮和取酒的流程,如此周而復始,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酒取完后。
在七次取酒中,前二次取出的酒,酸澀辛辣;第三至第五次取出的酒較好,其酒體醬香突出,柔和、尾凈,稱為“大回酒”;第六次取到的酒稱為“小回酒”,醬香明顯,后味長,有焦香味;第七次則稱為“尾糟酒”,醇和、焦香味重,微苦。
8.足年窖藏
白酒有“三分釀,七分藏”之說,窖藏時間越久,口感越好。儲存陳放是產出優質醬香酒的關鍵,也是協調酒香酒味的重要工序。
醬香型白酒的窖藏期至少為3年以上,可使酒體更醇香味美,加上醬香酒低沸點物質少,更能體現大曲醬香白酒的價值,這是其他香型白酒不具有的特點。
三年后,勾調大師再按照酒體進行“勾兌”,此時,會用到幾種基酒甚至幾十種基酒,按照不同的比例勾兌出來,并經過一年的存放,再投入市場。
有人曾說過:“純正的醬酒只有茅臺鎮才能釀出來。”醬香酒之所以稀有珍貴,是因為它的背后,是茅臺鎮原生態赤水河環境、是數百年傳承的傳統工藝、是愈久彌香的歲月沉淀。
在如今的商業時代,醬香型白酒還保留著農耕時代的生產工藝,這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匠心,是一種傳承。
以上內容就是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流程的全部內容,西會福酒就是源自茅臺鎮核心產區的醬香型白酒,嚴格遵循了12987古法釀酒工藝,歷經5年窖藏并由近50年勾調經驗的調酒大師精心品鑒調制而成。
酯香優雅細致,酒體醇厚,杯中香氣經久不散,入口綿柔順喉,回味悠長,綿綿的滋味中蘊含著赤水河的千年沉淀。無論是斟酒自飲還是饋贈親友,都是萬中挑一的佳釀。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白酒代理-醬香型白酒批發招商加盟-西會福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