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名酒是白酒行業難以繞開的話題,不管是在上世紀還是現今,都在白酒行業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1963年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上評出了“老八大名酒”:茅臺、五糧液、古井貢酒、全興大曲、瀘州老窖特曲、汾酒、西鳳酒、董酒。 隨后,1976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評出了“新八大名酒”: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特曲酒、五糧液、古井貢酒、董酒、劍南春、洋河大曲酒。
10個曾獲得過“新老八大名酒”稱號的品牌,必定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傳承故事,其前身又是什么呢?
茅 臺
最初的茅臺酒廠是由三家酒坊合并而成的,即“華茅”、“王茅”和“賴茅”。 茅臺酒雖然歷史悠久,但由于茅臺鎮地理位置偏僻,也只是在當地小負盛名。一直到了清代,赤水河沿岸開發,茅臺鎮成為了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茅臺美酒才正式走出大山,聞名全國。
據考證,茅臺最早的釀酒坊為明朝“大和燒房”,后因戰亂生產中斷。同治年間,茅臺酒坊在舊址上重建,并發展為“成義燒房”“榮和燒房”“恒興燒房”,其生產出的酒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華茅”“王茅”和“賴茅”。
1951年后,政府將這三家燒坊改造合并組建“國營茅臺酒廠”,在它們的工藝基礎上生產出名噪一時的茅臺酒。
五 糧 液
酒廠一般都是在當地酒坊基礎上發展而來,五糧液就是在“長發升”、“利永川”、“全恒昌”、“萬利源”等的8個酒坊基礎上發展而來。其中“利永川”最為出名。
“利永川”酒坊傳人鄧子均對由雜糧制成的純糧食酒頗具好感,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雜糧酒,生產出五糧液的雛形——高粱、玉米、大米、蕎子、糯米釀制的雜糧美酒,被文人雅士取名為“姚子雪曲”。
“長發升”也是始于清朝年間的老酒坊,在它的遺址內有16口明代酒窖,是釀制優質基酒的關鍵,如今被命名為“宜賓五糧液501車間”。
五糧液延續了“利永川”的技藝,還傳承了“長發升”的老窖池,取各家之精華,去其糟粕,時至今日,已然成為白酒市場中銷量最高之酒。
汾 酒汾酒名揚天下,但要說其前身,恐怕很多人都不了解。 如今的山西杏花村酒廠,是在山西杏花村當地老酒坊“寶泉益”“崇盛永”“德厚成”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些是1875年當地較大的制酒作坊,后相繼并入更名為“義泉泳”。
民國時期,“義泉泳”酒坊生產的“高粱汾酒”獲得巴拿馬賽會第一名。山西都督閻錫山聽聞其獲獎后,大力促進其成立中國史上第一個股份制釀酒企業——晉裕汾酒有限公司。
洋河大曲
洋河大曲,原名白洋酒、洋酒高粱、羊禾酒,因產于江蘇泗陽縣洋河鎮而得名。洋河大曲起源于隋唐,隆盛于明清,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20世紀初,洋河大曲的生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民國四年(1915年),三義酒坊所釀之酒在美國舊金山巴拿馬賽會上獲銀牌獎,民國十八年(1929年),裕昌源酒坊的大曲酒在工商部中華國貨展覽會上獲二等獎。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洋河有八家酒坊,年產白酒經6040擔,以洋河鎮聚源涌、逢泰、南王人和及共他鄉鎮的樹泉、潤泉酒坊著稱。
洋河大曲解放前因戰爭連年而生產凋蔽,奄奄一息。新中國建立后,政府撥出專款,在幾家私營釀酒作坊的基礎上,建立了國營洋河酒廠。
洋河酒廠發展的初期,生產的是清香酒,采用地缸和水泥窖發酵。1963年洋河參加第二屆名酒評選,不僅沒有被評上國家級名酒,甚至連國優酒都沒評上。直到上世紀70年代,洋河酒廠改生產清香酒為濃香酒,濃香型洋河大曲誕生。
1979年洋河大曲再次參加第三屆名酒評選,這次順利成為了“新八大名酒”,在此后的兩屆繼續蟬聯國家級名酒。80年代中期,洋河是第一個濃香酒中產能破萬噸的酒廠;90年代洋河大曲曾一度占據了江蘇省40%的白酒市場。
瀘州老窖特曲
作為濃香型的代表之一,瀘州老窖具有悠久的歷史。 瀘州老窖的前身瀘州曲酒廠誕生于南宋時期,在當時就已頗具名氣,受到皇家貴族的青睞。
民國時期,戰亂四起,瀘州曲酒廠四分五裂,停止生產。 直至1950年秋,瀘州解放,酒業重新恢復發展,不到一年時間瀘州曲酒釀造工業聯合社成立營業,1955年,瀘州曲酒廠成立。
到了改革開放的80年代,瀘州曲酒廠進入鼎盛時期。當時不僅在四川省遙遙領先,在全中國,也是屈指可數的幾家酒廠之一。在80年代末,有統計數據顯示,當時的瀘州曲酒廠一年的銷售額,比四川省內另外五朵金花(五糧液、全興大曲、劍南春、郎酒和沱牌曲酒)的總和還要多。
劍 南 春
四川的綿竹縣素有“酒鄉”之稱,綿竹縣因產竹產酒而得名。劍南春酒便產于此,因綿竹在唐代屬劍南道,故稱“劍南春”,與趙坡茶、綿竹年畫并稱為綿竹三絕。
劍南春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500年前的唐朝。據《后唐書·德宗本紀》記載,在盛唐時期“劍南燒春”被選為宮廷御酒,并被錄入《唐國補史》、《德宗本紀》,有“劍南貢酒”之名。相傳李白為喝此美酒曾在這里把皮襖賣掉買酒痛飲,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贖酒”的佳話。
劍南春是中國至今唯一尚存的大唐名酒,其傳統釀造技藝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劍南春也一直以“唐時宮廷酒 盛世劍南春”為傳承宗旨。
劍南春的前身為綿竹大曲酒,創于1662年的清康熙初年,陜西三原縣人朱煜,因見綿竹水好,便移居至此,辦起了最早的曲酒作坊名“朱天益酢坊”。 據《綿竹縣志》記載,當時的綿竹大曲達到了“味醇香,色味白,狀若清露”的美妙境地。
古井貢酒
關于古井貢酒源頭傳說,可追溯到北魏時期的九醞春酒,曹操將家鄉的美酒釀造方法獻給漢獻帝,自此,“九醞春酒”成為歷代貢品。
古井貢酒雖名聲在外,但也是為商標的注冊頗費周折:1960年古井酒廠在申請注冊商標時被告知“貢”字不可用,要改名“古井酒”,后經據理力爭才同意使用,同年五月,古井貢酒被評為安徽名酒,并于全國第二屆品酒會上被譽為中國八大酒第二名。
董 酒
清朝末年,貴州黔北董家寺一代開設酒坊,程氏家族經過無數次實驗,發明草藥制曲“程家窖酒”,在當地遠近聞名,尤為暢銷。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程家窖酒”正式改名“董酒”,一直生產到解放前夕。
在戰火的摧殘下,1957年,國營遵義酒精廠請程明坤出山,出配方,出工藝,恢復董酒生產,國營酒精廠后改名為國營董酒廠,擴大規模生產董酒。從1963年開始,董酒四次被評為國家名酒而名聲遠揚,成為國內董香型白酒龍頭巨無霸企業。
全興大曲
雖說后來全興大曲的現在的發展大不如它的鼎盛時期,但也是不折不扣的老八大名酒一員。
全興大曲的前身是“成都府大曲”,全興燒坊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當時就以酒香醇甜、爽口尾凈而遠近傳聞,暢銷各地。全興老字號作坊正式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迄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了。
西 鳳 酒
西鳳酒的發源地在陜西寶雞鳳翔縣,這里是民間傳說“鳳凰”的產地,西風酒也由此得名。 北宋時期,文學家蘇軾在此任職,平日非常愛飲酒,它詞中“柳林酒,柳林湖,婦人手”中的柳林酒,就是當地所產酒質最佳之酒,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西鳳酒的前身。
西鳳酒是在當地7家酒坊的基礎上合并創建,如“昌順振酒坊、新民酒坊”等,早在清朝時期,西鳳酒就曾作為國家代表酒參加南洋賽會,并獲得二等獎,聲名傳于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