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制作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它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中國白酒主要是從谷物釀造而來,蒸餾酵母(酒曲)用作糖化發酵起子,固態發酵,這已成為東方白酒行業的典型代表。
天然釀酒
含糖的野果是猿的食物,它們在成熟后會脫落,積聚在坑中或被猿類帶走,把沒有吃過的野果放在石坑里。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野果被附著在表皮上的野生酵母發酵,它變成了一種芬芳,酸和清爽的原始果酒,這種現象在舊石器時代的中國祖先中被注意到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開始學習原始的畜牧業生產,在儲存剩余動物乳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自然界中微生物發酵的牛奶酒。
在農業生產的時候,人類認識到野生植物的淀粉種子可以滿足饑餓需求,因此它們可以收集和儲存食物。
因為當時的原始保存方法,谷物在儲存期間容易被弄濕,導致發芽和霉變。如果這些發芽和霉菌顆粒繼續浸入水中,其中的淀粉將被微生物如野生霉菌,野生酵母糖化和發酵,這成為原始的谷物酒。
這個階段大概是7,000到10,000年前,由于自然的作用,白酒逐漸被人類發現和認識。
用天然微生物釀酒
農業生產開始后,谷物過剩,人類發現了原酒,它味甜,喝完后,它溫暖而刺激。人們開始模仿它,有意識地讓谷物發芽和霉變,并用它來釀酒,進入使用天然微生物釀造酒的階段。
中國很久以前就有農作物,來自山東大汶口遺址出土的文物,在Oracle中找到了一款與葡萄酒相似的葡萄酒容器。可以推測,這個階段可能是在6000年前開始的。當農業生產出現時,美酒開始了。在5000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有專門用于釀酒和飲用的陶器工具。
在商代,有一個特殊的釀酒車間,鄭州市二里崗與河北省禹城市太溪村發現了商代釀酒工坊的廢墟,表明釀造技術已在一定程度上發展。
在周代,政府設立了一個專門負責釀酒的職位,并對其進行了一些經驗總結。
冬天來臨之后,準備好優質的高粱和大米,浸泡和烹飪時要注意清潔。選擇純凈水和釀酒工具必須是優秀的,應適當控制發酵溫度,加強監督管理。做好所有這些,這將是好酒。
即使從現代釀造工藝的要求,這些要點也更加全面,可以說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白酒釀造技術。
在這個階段,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不斷地模仿和實踐,總結和完善,掌握了釀酒的基本規律,并且能夠使用天然微生物更有效地釀酒。
白酒的出現
秦漢以后,隨著白酒釀造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它為白酒的生產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皇帝不斷發展煉金術技術以尋求不死藥。
雖然不死藥也沒有被提煉,但它積累了很多分離和改進的方法,創造了各種設備,包括蒸餾設備,這為白酒的生產提供了條件。
撰寫“本草綱目”的李時珍提到“燒酒起源于元代。”每個人都認為白酒始于元代,但是,隨著歷史研究的深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白酒始于唐代。
1975年,河北省承德市青龍縣發現了一套金代酒壺。
從西夏政權(1038-1227)在敦煌市發現了白酒釀造畫。
北宋詩人田熙寫了一本名為“曲本草”的書,有人提到,細酒反復蒸餾,酒精含量高,喝一點就會喝醉。
所有這些事實表明,白酒的出現比元朝早得多。
關于白酒的最早寫作時期和文物都在唐代,白居易,雍陶,唐代兩位詩人。在他們的詩歌中,它不僅提到了白酒,還展示了釀造技術。因此,可以推測白酒的出現在唐代或更早。它當時不受歡迎,只是在元代傳播開來。
唐代以前只有米酒
根據歷史記載,中國人在商代有飲酒的習慣,并有酒供奉上帝。
那時,流行的酒被稱為“杜康”,這是一種低酒精含量的米酒。
漢唐之后,藥用酒和水果酒的生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發展。
唐朝介紹了暹羅酒
在唐代文獻中,已經出現了蒸餾酒和蒸酒的名稱。
在李釗寫的“國書”中,“有一種名叫建南的蒸餾酒”。
俞濤寫了一首詩,“因為我在成都喝過蒸餾酒,所以我愛上了它。”
可以看出,在唐代,蒸餾酒已廣為流傳。
元朝引進印度白酒
元朝時期,中國交通便利,西亞和東南亞。頻繁的經濟,文化和技術交流。
有人認為蒸餾酒是從印度引進的。元朝曾經通過“阿慈博”前往西歐,將白酒制造技術引入中國。
在明代,蒸餾酒已經成為獨立的
1998年8月,明代水井街坊遺址在成都被發現,這證明了中國800年來發現蒸餾酒的生產。
作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的坂口昭一郎說,中國創造了蒸餾酵母(酒曲),用模具釀酒,推廣到東亞,其重要性可與中國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清代蒸餾酒是發揚光大的
大多數白酒品牌都是在清代建立的,清光緒時期,一些酒罐上有四個“特”字。為了顯示差異,這種酒的質量特別好。
新中國成立后,使用白酒代替“蒸餾酒”或“高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