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五糧液的銷量一直都沒有茅臺多,五糧液難道就不好嗎?還是茅臺的牌子大很多?話說茅臺酒與五糧液的中國白酒一哥之爭,我們就不得不來了解一下中國白酒的一哥地位的變更。
1.汾酒一哥時代
汾酒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無論是銷售總額還是說利稅都是中國白酒的一哥,那個時候能夠拿最經典的青花瓷汾酒宴請客人不比今天的茅臺酒掉檔次。汾酒的熱銷首先是價格的因素,汾酒屬于大曲清香型白酒。他屬于口感清冽,但是又不乏滋味那種酒。在那個大多數人都還在為小康生活目標奮斗的時代,汾酒是生活滋味的最好體現,想輕輕松松的過日子好得精打細算。但是后來因為山西假酒案的余威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白酒很快進入了五糧液一哥時代。
2.五糧液一哥時代
從98年開始,中國白酒的消費升級非常明顯,從以前鄉土氣息濃厚的汾酒開始進入了包裝華麗、口感獨特的全國濃香型白酒遍地開花的五糧液時代。在這個時代,五糧液雖工藝沿自濃香型白酒鼻祖瀘州老窖,但是五糧液在瀘州老窖平板曲基礎上形成了自成一派的包包曲。恰好這個不起眼鼓包形成了雖然五糧液屬于濃香型白酒但是其后味帶有醬香型白酒才應該有的很馥郁的苦甘。他不再是傳統濃香型白酒的己酸乙酯香之余的爽凈。
在這個以五糧液不自私的帶著川酒在全國攻城略地的時候,那瓶王侯將相堂前宴的飛天茅臺酒還在限制著茅臺鎮的酒廠不能在“顯著位置”標明茅臺鎮三個字,因為茅臺酒廠已經把“茅臺”二字注冊了商標。那個時候濃香型白酒幾乎占據了全國百分之98的市場份額,在五糧液跨步邁入幾百億大關的時候,茅臺酒廠卻還在茍延殘喘處于瀕臨破產的邊緣。可能說了你都不相信,那個時候茅臺鎮的酒廠基本上都是去四川拉濃香型白酒回來罐裝,還在堅持傳統醬香型白酒釀造的酒廠不超過10家。
3.“國酒茅臺”時代
我記得好像是03年從一篇關于“適量飲用茅臺酒保肝護肝功效”的論文發表以后,開始了茅臺酒縱橫中國白酒市場的時代。
優質的原材料
釀造茅臺酒的紅櫻子糯高粱是茅臺酒廠出資墊付給仁懷糧食局,仁懷糧食局又聯合農戶種植。種子有機肥都是茅臺酒廠無償提供的,同時茅臺酒廠提供滅蚊設備和強大的技術輔導。只有茅臺鎮周邊的紅櫻子糯高粱的種皮單寧含量是最合適的,單寧經過反復多輪的蒸煮和氧化后他會賦予酒特殊的香味喝澀味,尤其是生產丁香酸等香氣香味物質,他使酒更香之余還會使酒味更長更優雅。
嚴苛的工藝
茅臺酒的釀造不只是簡簡單單的遵循12987工藝,同時從原料進廠到酒罐裝出廠,最少需要5年的時間。例如說在茅臺鎮的釀造過程中,可能很多人認為反正茅臺酒廠的鍋爐熱量供應是足夠的,所以把蒸汽的流量開大點,糧食可以更快的蒸熟整透,而且大家都可以早點下班。事實上確實如此,但是在釀造過程中也確實有人這樣干了,其結果就是高粱蒸得太爛,酒糟入窖淀粉含量太大升酸幅度大。高粱的“骨力”不夠。最后一二輪次產量太大,酒的酸澀味淡,香味香氣都悶。而且三輪次開始酒糟都是堆積發酵不正常。反正堆子“燒不透”,來溫慢。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具有豐富經驗的酒師在下造沙的時候會把高粱留針尖差不多大小的位置不蒸透,然后在一二輪次,尤其是二輪次加大掉水時間,也就是小氣緩火蒸糧時間加長。這樣一二輪次酒產量小,而且酸澀味非常好。同時三四五輪次酒的優質率大大增加。
強大的熟練員工的儲備
茅臺酒廠最值錢的除了老酒,余下的就是這批熟練的生產一線工人。茅臺酒廠的規模為什么一直沒有工業化的擴張,除了茅臺鎮土地因素,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熟練的一線工人不夠,一般一個生產班組13個人,其中也就是一個新員工。以目前的茅臺酒廠700多個班組,一年也就是只能招800人不到,同時一個熟練的經驗豐富的釀酒工人,培養成本至少40萬。
傳承
茅臺酒一直以來堅持師帶徒弟,老工人帶新工人。就和茅臺酒廠的萬年糟和母曲一樣都是世世代代傳承的。正是因為茅臺酒在釀酒原料的選擇還是說釀造工藝的無可挑剔性,造就了茅臺酒就和藝術品一樣。入口甘洌、滋味豐富、醬香突出、優雅細膩、醇厚豐滿后味苦甘悠長同時從開瓶到入口都持續的散發著果香和花香的純糧食傳統工藝白酒。所以我認為如藝術品一般的茅臺酒1499都是很便宜的。當然現在的五糧液賣不過如藝術品般的茅臺酒也是非常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