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除了貴州,很少有地方釀造醬香酒?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局面呢?我想,第一個原因肯定是不知道釀造。此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長期以來,全國人民都被“不可復制”,“離開茅臺鎮就做不出醬香酒”等這些偽科學謬論誤導忽悠了,以至于大家都不愿意去嘗試。
尤其是當年茅臺酒易地試驗生產,一直以來大家聽到的聲音都是失敗了。近年來得益于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最近才有人出來辟謠,實際上那次試驗是成功了的。之所以一直說不成功,實際上是出于政治形勢所迫。
刻意吹噓地域成因的,基本上都是企圖壟斷技術與市場地位,企圖穩定股價的一部分人。實際上醬香酒的成因并不是地域環境,而是釀造醬香酒的高溫大曲。關于這方面的文章,我發表了很多很多,大家可以在我的頭條號里面找來看看。
據大部分網絡報道查證,1985年10月20日,貴州省科委組織對易地試驗酒進行鑒定。鑒定會成員有:時任中科院副院長、化學部委員嚴東生(函評),中科院生物學部委員方心芳(函評),當時全國白酒界泰斗、全國評酒委員考評組負責人周恒剛,全國評酒委員考評組成員曹述舜,著名釀造專家熊子書,時為貴州茅臺酒廠工程師季克良,以及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協會副會長沈怡方,當時遵義市、仁懷市酒業協會特聘專家、茅臺易地試驗質檢科長馮小寧等28位領導、專家。
最終,鑒定委員會給予了易地試驗酒“色清,微黃透明,醬香突出,幽雅,酒體較醇厚,細膩,入口醬香明顯,后味較長,略帶苦澀,空杯留香幽雅較持久,基本具有茅臺酒風格”的評語;做出了“鑒定酒質量接近市售茅臺酒水平“,同時并有大量可靠的試驗數據及資料,予以說明。
同年11月,根據鑒定會結論,貴州省科學技術委員會正式行文“同意鑒定意見”。至此,“貴州茅臺酒易地生產試驗(中試)”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