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賓,酒與民俗密不可分,無酒不成俗,無酒不成禮。離開了酒,民俗活動便無所依托。在宜賓,有很多種飲酒形式源遠流長。今天,我們就去認識和宜賓人民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的“農事酒”。
明朝《嘉靖·馬湖府志》中記載:”夷俗相引百十為群,擊銅鼓歌舞飲酒,窮晝夜以為樂,儲弗盡弗已也。“寫的就是在明代,宜賓地區的老百姓在農事勞作之后喜歡喝酒,還伴以歌舞,所儲藏的酒不喝完,歌舞狂歡則不停止。
在宜賓農忙時節,請了鄉人幫著干了農事之后,必定會擺酒席道謝。農人憨實厚道,不叫喝酒,只說吃酒,傳至現在,城里人也常常說吃酒了。每年栽秧季節,請人幫忙栽了秧的要吃“栽秧酒”;每年收割了稻谷,要吃“打谷酒”。不管是“栽秧酒”還是“打谷酒”皆以老臘肉下酒,吃出了農事勞累過后的快樂。這種飲酒方式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如珙縣、筠連、高縣、興文等地的苗族同胞便擅長在飲酒中放歌和起舞,興文每年舉行盛大的苗族花山節也是以“敬君一杯米酒”來開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