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說起國酒,恐怕都只會說“茅臺”,而且也確實是國宴酒,如今茅臺酒雖然不能打著“國酒”的字號宣傳,但其白酒老大的身份確實無人可撼動,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國宴酒原本并不是茅臺,而是清香型白酒代表山西杏花村汾酒,曾一度被尊為“汾老大”,可惜被自己人“作死了”。
國宴酒更換的原因
都知道如今的國宴酒是茅臺,但有確切的史料證明,開國大典國宴所用白酒是山西汾酒。1949年9月21日,首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在北京開幕,會期10天,10月1日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和國宴,三次宴會上采用的白酒都是山西汾酒,不是貴州遵義茅臺,遵義當時都還沒有得到解放。
也就是說,國宴酒實際發生了一些變化,從最初的山西汾酒汾老大,到如今的貴州茅臺。而且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茅臺鎮1950年2月才得到解放,1951年仁懷縣專賣局才收購成義燒坊改名為茅臺酒廠的,至于另外兩家榮和燒坊、恒興燒坊則是1953年2月并入茅臺酒廠的。
所以汾酒成為國宴酒的時候,“茅臺”這個品牌其實都還沒有出現,更別談什么地位了。但不可否認的是,茅臺酒確實品質卓越,1952年9月舉行的第一次全國評酒會,原成義燒坊釀制的茅臺酒就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四大名酒之一。
不過汾老大之所以被搶走國宴酒地位,并不是因為品質不如茅臺,而是開國總理周恩來的力薦。長征時期,周總理對貴州白酒情有獨鐘,后來就認定了茅臺酒,在1963年第三屆評酒會上,茅臺雖然是中國八大名酒之一,但排名從第一退到第五,周總理得知后親自過來品鑒。
要知道周總理本人也是公認的品酒高手,而在其品嘗之后,認為這是新酒,沒有經過陳年窖存,不能代表茅臺參加評選,可想而知周總理有多么重視茅臺酒,后來在周總理的強勁支持下,茅臺的國宴酒地位才無人能夠撼動。
不過導致汾老大地位不保的,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當年山西假酒事件,導致山西酒名聲極差,雖然不是汾酒本廠出現的問題,但也被波及,所以地位也是一落千丈,從90年代之前的汾老大,到后來跌出前五,令人感嘆,便徹底無緣國宴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