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科是昆蟲綱雙翅目之下的一個科。該科生物通常被稱為蚊或蚊子,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絕大多數蚊科的雄蚊以植物汁液為食,雌蚊則外寄生于其他生物表面,使用刺吸式口器刺穿宿主的皮膚以吸取血液。其宿主成千上萬,主要為脊椎動物,如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等。有些種類的蚊子還會寄生于節肢動物。
【實驗過程】喝啤酒前后都只被蚊子咬一次
晚上10點,記者與在體育東村居住的小魏,在育秀廣場旁邊的草地上做試驗。草約有3厘米長,相隔5米就種有一棵樹,是蚊子較多的地方。草地靠廣場一側有一排花圃,記者和小魏坐在其中一個花圃邊上。記者身穿白色T恤、淺灰色五分褲、人字拖鞋,露出胳膊和小腿以下部位。小魏的穿著和記者基本相同。
半小時內,我們的身體都沒有明顯移動,只是手腳偶爾變換姿勢。昨晚10點12分,記者的腳背被蚊子咬了一口,很快長出一個紅色小包。此后,直到10點半,都沒有蚊子叮咬記者。小魏則一直沒有遭到蚊子的“攻擊”。
記者拿出準備好的6罐啤酒,每罐330毫升。昨晚10點半到10點40分,記者和小魏各喝完一罐啤酒,沒有吸引到蚊子。10分鐘后,記者和小魏再次喝下一罐啤酒,仍然沒有受到蚊子的“青睞”。直到11點,記者和小魏每人喝完第三罐啤酒后,蚊子都沒有往我們身上撲。
昨晚11點30分,記者和小魏打算離開,不料記者的小腿被蚊子“親了一口”。記者以為啤酒開始發揮作用了,和小魏在花圃下繼續坐了半個小時。到了零點,我們都沒有再遭到蚊子的叮咬。兩人各自回到室內。
記者住4樓,樓下是成排的樹。記者坐在臥室的電腦桌前,拉開窗簾,打開臥室陽臺的門。平時總會有兩三只蚊子在臥室徘徊,今天也不例外,但沒有叮咬記者的任何部位。記者聯系了小魏,小魏說,他在室內的情況也和平常差不多。直到凌晨2點,記者仍然沒有吸引到蚊子。
【專家說法】蚊子叮人,倒是跟人的體溫有關系
廈門市消毒站的駱站長從事蚊蟲防治工作多年,對蚊子的習性非常了解。他說,其實蚊子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并不是只出現在夏季。之所以人們覺得夏季蚊子多,是因為夏季人們穿得少,易被蚊子騷擾,所以才覺得蚊子多。正常情況下,一年中蚊子最愛咬人的時段是開春和秋末,因為這兩個時段,蚊子需要吸血完成它們的生殖營養循環。
會吸血的蚊子都是雌蚊子,雄蚊子只吸樹脂。開春時,雌蚊子會和雄蚊子在黃昏時交配,交配完雄蚊子便會死去。雌蚊子只需交配一次就能終生產卵,它們需要不斷吸血來促進卵巢發育。秋末是雌蚊子吸血的第二個高峰期,它們吸完血后,把血液轉化成脂肪儲存,找個地方躲起來過冬。
不同的蚊種想吸的血是不一樣的。有些蚊種專叮咬禽畜,有的則只吸人的血,還有一種既吸禽畜的血又吸人的血。這種交叉吸血的蚊種,易把禽畜的疾病傳染給人類。
“喝啤酒的人更容易招蚊咬,這個說法不靠譜。”駱站長說,現在很多人都覺得,蚊子根據人的血型、氣味等來選擇叮咬對象,其實這完全沒有科學依據。是否招蚊子,和喝啤酒關系不大,而是要看所處地方的蚊子數量和蚊子種類。蚊子叮人,跟人的體溫倒是有一定關系,它喜歡和人體體溫相近的生物。“現在有一種滅蚊器,就是模仿人的體溫來吸引蚊子,之后將蚊子消滅。”
招蚊人群:蚊子愛叮什么人,與血型、性別并無直接聯系。坊間、網上流傳說,蚊子最愛叮咬五類人:
1.汗腺發達、體溫較高、喜歡流汗的人。這類人血液中酸性增強,體表乳酸值較高,對蚊子產生吸引力。蚊子的觸角中有一個受熱體,流汗的人肌體散熱快,也會對蚊子產生吸引力。
2.運動、勞作的人。這類人呼吸加快,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對較多,會在頭上約1米的地方形成氣流,蚊子對此比較敏感。
3.喜歡穿深色衣服的人。蚊子之所以晝伏夜出,主要是因為有趨暗的習性。人穿著深色衣服,在夜間便會呈現一團黑影,蚊子會追逐而去。
4.小孩、孕婦。小孩新陳代謝快,易遭蚊叮,老人正相反。此外,美國一項醫學研究顯示,孕婦遭蚊子叮咬的機會比其他女性高一倍。
5.化妝的人。大多數化妝品都含有硬脂酸(脂肪酸的一種),發膠、護手霜、洗面奶等化妝品對蚊子的誘惑力非同尋常。
【防蚊攻略】
1.檢查家里盆盆罐罐、地漏、下水道、花盆等處,及時清理積水,定期噴殺蟲劑,水生植物或者敞開式魚缸要勤換水,不給蚊子生存空間。
2.大量運動、出汗后,及時洗澡,保持皮膚清潔。
3.戶外活動時,盡量穿長衣長褲、襪子。
4.被蚊子叮咬后,及時用堿性物質如肥皂等在紅腫處涂抹,可起到中和作用,有效止癢。
5.在炎熱的夏天盡量穿顏色比較淺的衣服。
6.一個品牌的驅蚊產品在連續使用兩個月后需要更換,因為蚊子會對同一種氣味免疫。
7.蚊子害怕橘紅色光線,所以在室內安裝橘紅色燈泡,或用橘紅色透明彩紙包裹燈泡,能產生很好的驅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