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沿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此詩為李白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容非常深沉,藝術表現非常成熟,在同題作品中影響最大。詩人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詩中交織著失望與自信、悲憤與抗爭的情懷,體現出強烈的豪縱狂放的個性。
一說《將進酒》我們就想到了“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但愿長醉不復醒”等千古名句,尤其是在酒桌上更是至圣名言。不過“將進酒”可不止這一首,但凡勸酒詩都可名之。在李白之后,李賀也作了一首《將進酒》,只不過,這首勸酒詩可不像李白那首充滿著磅礴豪情,反倒是有些香艷,詩句中也透露著一股喪氣,頗有風月之所抒愁緒,欲以宴樂驅悲苦的感覺。
李賀《將進酒》:
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紅如雨。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前面的篇幅都在寫這個喝酒的場景,酒壺、杯子、菜肴、美女應有盡有,還有吹笛打鼓動人音律、皓齒細腰美女舞蹈作陪,飲酒好不快活。后面開始突然一轉說人生青春流逝太快,轉眼就要老了,像那桃花一樣落下的時候還是紅紅的,不如終日酩酊大醉,即便像劉伶那樣愛酒的人死了也沒有酒喝,此時不喝更待何時?
咋看咋有道理呢!是吧?其實唐伯虎的“記得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和他的“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是一個意思,都在說生時不盡歡飲酒,死了什么都不是,什么也都沒有了。這個說法確是站在了相對客觀的角度,要知道,那個時候是信佛教和道教的,這兩個教派對于人死后的事情都有解釋,尤其是佛教的因果輪回,不過智慧的人都能看透那不過是一種臆造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