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居于中國西藏自治區東南界與印度阿魯納恰爾邦山上,人口60萬,絕大部分在印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識別為56民族之一,印度與西方按部落再細分為多個民族,包括Nyishi族,Adi族,Mishing族等,是印度東北的黃種人。母語人口最多三個是Nyishi語,阿迪語,Mishing語,均屬達尼語支,但不能完全互通。
珞巴族生活的自然環境和原始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他們有著與其他許多民族不同的獨特的酒文化,如果你有機會在熱情的珞巴家中作客,你將會體味到頗具傳統意味的酒禮習俗。
珞巴族酒禮習俗
釀酒離不開酒曲,珞巴族人自己配制酒曲。博嘎爾部落的珞巴族人把七成雞爪谷、一成四蕎麥和一成四青稞面合在一起拌勻,用溫水搓揉成面團,加入鍋灰和“迷布”灰,再加些老酒曲,搓揉均勻后,揉捏成雞蛋大小的團,擺放于鋪墊有當地產的一種叫“伊臨”草的竹筐內,上蓋“伊臨”草或“達旺”草,將竹筐掛在火塘的上方,待其常溫發酵;一直到從里面長出白毛時取出陰干,即為酒曲。釀酒和做酒曲是家庭主婦的活,一切都由她們來操作,男人不搭手。
住在長屋的珞巴族大家庭中,以火塘為標準,一個火塘是一個伙食單位。實際上多數是以小家庭為單位,因為一個火塘就是一個小家庭。吃飯時,飯菜由主婦按全家人頭平均分配,一般都圍坐于火塘四周用餐。飯前,由主婦給每人倒水洗手。人們用手抓食,不用筷子,盛飯用竹編器具或半邊竹筒。在米古巴部落,吃飯前主婦要先向火塘里拋撒少許飯、菜和酒,以祭供灶靈。珞巴族人熱情好客,若家中來了客人,不論是否相識,主人都會立刻請客人入座,獻上家中最好的酒。每人一大瓢,喝得越多主人越高興,認為這是客人瞧得起主人。主人會傾其所有,拿出平時舍不得吃的山鼠肉和其他食品招待來客。
在珞巴族希蒙部落中,若有客人造訪,飲酒習俗別有情趣:主人請貴客和親朋到村公房“德仁”中,人們圍坐一圈,中間放一大葫蘆,用一竹瓢從葫蘆中舀出雞爪谷酒。先自喝一口,看上去是在品嘗酒味,實則向客人示意酒中無毒,請放心地喝吧。女人將瓢中之酒倒入葫蘆里,然后再舀出滿滿一瓢酒,先從客人敬起,一人一瓢,如此反復輪回。如果有人在某一輪中沒有喝完,不能將酒倒在地上,只可倒入自己隨身攜帶的酒葫蘆里,或將自己的酒轉敬給他人。德根部落人的待客習俗更為獨特:當客人到來后,主人熱情地將客人迎到專供客人居住的房間,拿來酒、肉、菜等,由客人自行殺豬、宰雞,飲酒、食肉,主人不陪客。
珞巴族常見酒類
珞巴族人釀酒的原料比較多,酒的種類也就比較多,有玉米酒、雞爪谷酒、稻米酒、小米醪糟酒、“達謝”酒、“達薺”酒、竹果酒和蜜蠟酒等。
雞爪谷酒
珞巴族人喜用玉米和雞爪谷釀酒,俗稱“雞爪谷酒”,是最常見的飲料。其制作過程是:將雞爪谷或玉米煮熟,過濾水后在笸籮里攤開散熱,待其溫度降至與人的體溫相仿時,撒上酒曲攪拌均勻,盛入墊有樹葉的筐內,加蓋樹葉放置火塘旁邊使其發酵。當酒釀飄逸出酒味時,將其轉入葫蘆或木桶里,用草和泥封口。存放時間愈長愈好。要喝酒時,將葫蘆或木桶中的酒釀倒入一個漏斗狀竹編容器內(先在里面襯墊芭蕉葉以使密嚴不滲),上澆開水,濾出的液體即為雞爪谷酒。其色澤淡黃,習慣上又稱作“水酒”。醪糟酒用稻米和小米釀制的醪糟酒較名貴,到節慶時才飲用。其釀制過程與雞爪谷酒相似。男子喜歡飲用生酒,婦女一般加熱后飲用,加熱時還要加些酥油。這種酒甘甜醇香、營養豐富,不僅是節慶時節的佳品,更是婦女生育時的滋補品之一。
“達謝”酒
“達謝”是一種野生棕櫚類植物,淀粉含量高,故又名“木糌粑”、“棕心粉”,是珞巴族許多部落的重要食物來源和釀酒原料。其釀造方法是:將“達謝”的根莖去皮,用刀切成小薄片,用杵臼舂碎,煮兩小時左右,濾干晾涼后撒拌酒曲;其后的制作過程與雞爪谷酒相同。“達薺”酒的釀造過程是:將“達薺”樹加工取出淀粉后風干或曬至半干,然后用陶鍋炒熟,灑上溫水攪拌均勻,待涼后撒上酒曲;其后釀造過程與雞爪谷酒同。
竹果酒。珞瑜地區有一種稱作“達洛木亞”的竹子,每60年左右開花結果一次,當地的珞巴族人屆時采摘竹花果來釀酒。其做法同玉米酒。酒味辣烈,不能多飲。
蜜蠟酒
珞巴族人有豐富的采集野蜂蜜的經驗,取出蜂蜜后,蜂巢可用來釀造蜜蠟酒。其釀造過程是:將蜂巢撕碎放在陶鍋里加水煮兩三個小時,取出放涼后撒上酒曲,再裝入葫蘆,四天左右即可發酵成酒。此酒十分可口,但不宜多飲;可存放一兩年時間。
白酒
珞巴族人釀造白酒,其過程前半部分同于其他酒的制作過程;而后,當酒釀散發出酒香味時,將其倒入鍋內加水煮。鍋中放一個盆,鍋上放一個裝有冷水的盆當蓋,并用布等密封好鍋。用旺火燒煮,上升的蒸汽遇冷凝聚成汁液掉入鍋內的盆中,其液體即是白酒。白酒的度數一般為15-30度,是待客的上等佳品。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珞巴族雖早已告別原始采集、狩獵和刀耕的生產方式,但珞巴族最傳統的酒文化仍根深蒂固,保持著最原始的風格特點,對探究原始酒文化習俗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