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一個神秘的自然存在體,未見其形,先聞其香。從一滴水到一縷飄香,這無疑是一股自然而神秘的力量。而這神秘,在的西南一隅,仿佛一扇掩藏在歷史塵埃深處的大門,被轟然打開……(
若以白酒的地理來定坐標,那么茅臺鎮無疑便是軸心。在山地和丘陵面積高達92.5%的貴州,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嶂,綿延縱橫,而在這山高谷深之處,有這樣一個,群山環繞,依河而立;有這樣一群人,世代傳承,古法釀制,遠離都市喧囂,穿越千年的歲月靜靜地駐守在那里,只為守護那沁人心脾的一縷縷飄香。(
那山
無以復制的“渾然一體”
以3%左右的產量占比在以濃香型和清香型為主的12種香型品類白酒中,獲得15%以上的市場銷量和30%以上的行業利潤,唯有醬香,一馬當先。當醬香型白酒愈演愈熱,異地而制失敗的事實卻讓人們清楚的意識到:醬香絕非簡單的原料復制,它是大自然的神來之筆。而傳奇孤品之處,來自于千百年來矗立挺拔的峰巒峻嶺。
這終究是一塊怎樣的風水福地?
7.5平方公里的茅臺小鎮地處大婁山脈的一處低洼地帶的馬鞍山斜坡上,地理地貌獨特,為河谷地帶,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整個茅臺鎮銜山環抱,幾乎密不透風,是較難得的釀酒。“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說的便是驅車前往茅臺鎮的前列直觀感受。當沿著高速公路一路前行,便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情況:越是接近茅臺鎮,一路俯沖的感覺就越明顯。茅臺鎮海拔415米,較省城貴陽整整低了500多米,屬典型的河谷地帶,一河赤水穿石而過,將茅臺鎮分為兩半,岸上的人家世代隔河相望。
河的東岸是馬鞍山,西岸是小羊山。河水由南向北,流經鎮北的豬旺沱,遭到黃孔埡山脈寨子山阻截,沿對岸的朱沙堡折轉向西。三面環山,將茅臺鎮環抱其中。由此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小氣候:冬暖、夏熱、少雨。一個燥熱的河谷,氣候特征與貴州其他地方完全不同,即使是距離僅幾十公里的仁懷市,平均氣溫也要低上2-3攝氏度。
特殊的氣候,加上特殊的地質構造,使茅臺河谷空氣中漂游著無數微生物菌種群,哪些微生物與茅臺鎮的醬酒息息相關,在幾千年的釀制過程中,哪些微生物通過優選、凈化。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已經形成自己獨特的無法克隆的生物圈,以致在茅臺河谷之外的任何地方都沒有符合這類微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而這也使得整個茅臺鎮更像一個天然大酒窖,常年累月的孕育和繁衍著符合釀酒所需的微生物分子。
除此之外,鬼斧神工的連綿群山還為茅臺鎮提供了天然的儲酒,而自然而然的洞藏儲存也為茅臺鎮酒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通過山洞的貯藏,更有利于醬酒品質的升華,在一種恒溫恒濕、無光照的環境中自然老熟,使酒的雜質釋放的更加完全,口味更加醇厚。不得不說,小鎮茅臺是天造地設的醬酒之心。
天然的發酵池,天然的貯藏洞,加之渾然一體的獨特之處,異地復制也只能是一個美好的夢。
那水
時令密碼之“美酒何”
對于棲居于茅臺鎮的人而言,赤水河是一切故事的載體。
山水有靈性,山的深沉水的靈動予以這方水土上的人以富饒,更予以這水土之上的酒別樣的甘美與醇厚。酒因水而醇美,水因酒而清冽。發端于云南鎮雄的赤水一路狂奔流經貴州的畢節、仁懷、赤水,裹挾著一路的醉人酒香再轉至四川合江注入長江。“集靈泉于一身,匯秀水而東下”的赤水河,更是一條美酒飄香的河,也是中華民族有史記載較早釀制美酒的地區。
一句古語“川鹽走貴州”,無比形象地道出了赤水河所途徑的茅臺鎮群山阻隔的地貌,因為山高且陡無法修通大道,古人只能轉向開竣航道,曾經繁華一時的航運給這里帶來了“秦商聚茅臺”的盛景,而茅臺鎮也因此成為整個黔北較重要的交通口岸。便利的水運不僅帶來鹽業的發展,也促使整個茅臺釀酒業的興起。“家唯儲酒賣,船只載鹽多”成為那一時期茅臺繁忙景象的歷史寫照。
赤水河作為一條美景河、美酒河,生態河,是目前我國沒有筑壩的河流,也是一條沒有被污染的長江支流。河流流域內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先前歷史沉淀的微生物群落傳奇孤品,同時因為醬香型白酒對于釀制環境的選擇非常苛刻,溫度、濕度、土壤、微生物等都缺一不可,所以赤水河畔醬香釀制工藝獨樹一幟。
與很多江河不同,赤水河的顏色因季節而變化。端午節至重陽節,雨季來臨,大量紫紅色土入水;而重陽節至翌年端午節之間,雨量驟減,河水又恢復清澈透明。這也為茅臺人千百年來的釀酒活動提供了時間表,根據赤水河的自然變化規律來釀酒,將自然的密碼通過節令的遵從從而傳遞到每一滴酒中,使得茅臺鎮醬酒的釀制工藝也因此成為了順應茅臺鎮自然地理環境的產物。
那酒
因自然而生,因自然而貴
坐落在大山深處的山谷之中、歷史悠久的赤水河畔,得天獨厚的氣候和自然資源使得茅臺鎮得以天然酒窖聞名天下,也因此被譽為的“白酒之心”。千百年綿延不息的釀酒活動,造就了茅臺鎮人對釀制環節的時令選擇的敏感。飄蕩在空氣中的酒香,釀制中的醬酒,通過傳統而古老的釀酒工藝用醉人的口味訴說著這個千年酒鎮的故事。
追溯源頭,這個小鎮所演繹的醬酒神秘傳奇從一粒種子開始。醬香型白酒所需要的原料高粱為赤水河流域所出,顆粒小、皮厚、扁圓、結實、干燥耐煮、耐蒸耐翻拌,糖分、單寧、角質比例合理,淀粉含量達66%,其中支鏈淀粉占90%以上,為其它高粱品種的數倍,甚至數十倍。而作為釀酒主要原料的紅高粱,衡量其品質的一個重要規范就是:支鏈淀粉含量越高,品質越好。茅臺鎮的這種高粱好像專為釀酒而生,而茅臺鎮恰巧就有世代相傳源遠流長的高超釀酒技藝。當自然邂逅傳承,或許這便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以及幾千年時光沉淀的自然選擇。
那人
對于酒的傳承,每一步都不將就
當你舉杯暢飲時,可否了解這杯酒背后釀酒人的故事?
西南邊陲西北角的一方小鎮——茅臺,7.5平方公里的面積,在整個地圖上無法尋覓到它的蹤影,但恰恰卻是這個小鎮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乃至世界的釀酒版圖,也正是這個小鎮醞釀了大品牌國酒茅臺,搶占了白酒產業價值的制高點。“酒以鎮名,鎮以酒聞”。而今,“茅臺”這個名字不僅僅是一種酒的名字和一個地方的名字,更成為釀酒人對美酒的古法釀制千百年來堅守傳承的象征。
河谷邊地,數家房屋倚河延展。在小鎮茅臺,此般場景,千百年來,未有改變。它的周圍三面環山,連接外地的只有一條悠久的赤水河,以及彎彎曲曲的山路。正是在這樣的深山更深處,茅臺鎮人融合了大河文明與山地文明,傳承傳統釀制工藝,執著醬香古法釀制,才造就了這片谷地無以復制、道法自然的醬香傳奇。或許,在他們的眼里,每一次釀制都是一次創作。
但如果你早十年來到小鎮茅臺,見到的會是另外一番景象。環境衛生差、交通秩序混亂,廠居混雜,占道經營現在普遍,道路兩旁隨處可見三五成群打麻將的人,不僅影響了茅臺鎮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還影響了茅臺鎮“酒心”的聲譽。然而,“野蠻生長”的階段終會完畢,茅臺鎮在當地有組織有規劃的推進后,呈現出一派“新茅臺”景象。漫步于大街小巷,不時有酒罐車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