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傳統文化中經常可以看到酒這種飲品的身影,無論是閑情逸致的對酌,還是豪情萬丈的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酒無處不在。那么我國古代白酒是怎么釀造出來的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白酒的小知識吧。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古圣先賢釀酒的材料都是純糧,而純糧釀造的酒有一點跟酸酯分離的裸體酒很有相似之處:“它們的酒液都是渾濁的”,所以歷史上把酒稱作為——濁酒。
到了元朝才出現蒸餾酒的,但是釀酒工藝還是在純糧之中加入大曲、小曲或是麩曲,然后在窖室中進行發酵,到了一定的程度后糧食中的糖分會轉化成乙醇,酒漿初成后再進行過濾,再入酒甑蒸餾。酒甑在古代又叫“天鍋”,形狀像個大蒸籠。在鍋中燒水,將加入曲精之后的酒糟放入蒸鍋里,用鍋爐往蒸鍋里壓住蒸汽。乙醇的沸點是78.3oC,而水的沸點是100oC,所以在用蒸汽加熱的過程中,水還沒有沸騰,乙醇就已經先沸騰起來了,這樣就可以將酒從酒糟里面蒸餾出來。乙醇蒸汽會順著鍋蓋上面的管子上行,在經過冷凝后就得到了蒸餾酒。這就是傳統白酒的釀造工藝和原理。
這種酒的特征是用糧食發酵,釀造工藝被稱作為“純糧固態發酵法”,還有一個特征就是一定要加曲。
我國文化源遠流長,酒海中的寶藏也是琳瑯滿目,只要認真的發掘,還可以繼續為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做出貢獻。以上就是關于“我國古代白酒是怎么釀造出來的”的相關介紹,希望小編的這些介紹能夠幫助到新老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