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志愿退出喝酒隊伍
我不再遵守喝酒規律
不再維護酒場秩序
任何場合拒絕酒精
主動跑路,敢于裝病
積極鉆研各種躲酒策略
有事約會到茶館
應酬時,男人多,就坐女人堆
女人多,就坐小孩堆
逃不掉坐角落堆
席間不發言
不引人注意
勤上廁所
不給酒精任何時機
不敬酒,不主動
別人喝多了幫忙抬他去廁所
如果你也愿意
提高身體素質
就從我做起
珍惜生命
遠離酒局
——來自職場同志
在每一個喝完酒的清晨,那種悔恨,那種自責,那種一定要戒酒的決心我都害怕。
可是頭一天晚上,那種狂妄,那種自信,那種一定要賜人一醉的氣勢我都不了解特么自己是誰!!!
據《舌尖上的》總導演陳曉卿說,人勸酒的習慣來自于貧窮。
近代史上出現過若干次挨餓的時期,那時家中迎客,酒少,自己舍不得喝,給客人喝,怕客人放不開,陪喝兩杯。
所以,在古時候酒桌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語:“喝!滿杯,一口盡!不喝就是看不起我!”。
然而,這句話演變成現在,變成了“你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
現代酒桌上的邏輯,酒桌不是酒桌,而是權力桌、政治桌。一些人展現權力、一些人瞧不起、一些人等著看笑話……
較近在網上上看到一個問題——職場不喝酒被領導嫌棄該怎么辦?
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畢竟工作中難免遇上要求你喝酒的領導,想要直接拒絕是不太可能的。
借此時機,今天來講一講,怎么在職場上技巧性地躲酒。
喝酒嘛,無非就是你敬我一杯,我敬你一瓶。酒桌上千萬不能慫,就算不會喝酒也不要露怯。
前列步就講究在氣勢上壓倒別人,你可以先干為敬,但同時要注意給自己留些余地。
你可以說“較近胃病犯了,吃藥了”,總之,是要營造出一種“我身體不舒服,但為了大家之間的感情,為了這個團隊,我愿意干了這杯酒”的感覺。
用朋友的話講就是,避免被當成酒蒙子。
第二步是比較難的,因為你得了解自己的酒量,酌情飲酒。
比如,啤酒一瓶就倒,那么三杯即可。
較好是常去廁所,狠一點的就催吐,總之要保持體內酒精穩定。
這時如果有人過來關心你,請擺出一副革命大任于一身的深明大義的樣子,示意對方不要聲張“領導今天快樂!”
喝酒其實和打籃球同樣,講究高低半場。
如果整桌的人已經進入到下半場,你的處境就比較危險了。因為這群敞開懷喝的酒鬼們開始迷糊了,管不住自個兒了,端著酒成雙結對地互訴衷腸。
不過你不用被這種現象嚇到,畢竟等到第二天他們也不會記得自己前一晚的奇妙經驗了。所以,這種時候較容易躲酒。
盡情發揮你的戲精潛能,比如,有人晃晃悠悠端著酒杯奔著你來,趕緊拿起自己的酒杯并順手抄起酒瓶,先給自己倒上一丟丟,再給對方滿上,“我剛準備敬您一杯呢”。
然后小酌一口,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自己倒上。當然哪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給對方倒更多的酒。
接著用你上你畢生的夸人能力使勁兒夸他,搶到雙方之間的話語權,就等于掌握了喝酒的節奏。醉的是他,你該上廁所上廁所。
但這種戲精式的躲酒表演,不太容易對付領導。
愛勸酒的領導是逮著時機就要來一番演講的人,對付領導,得用別的計劃—轉移目標。
所以,當領導在他演講表演中途把杯子舉向你時,完全可以跟著舉起杯子對著全桌的人怒吼一聲“同志們一起走一個!讓領導給大家講講革命經驗!”
當然,哪些都是鋪墊,重點是要立馬起身走到旁人身邊,遠離這個以為自己是黑人奧巴馬的臆想癥患者。
但我說了這么多,其實都不太適用于公務員。官場酒桌是個很復雜的生態環境,為了自己的仕途著想,還是盡量采用正經的躲酒方式。
畢竟,在全桌人都喝醉的現象下,能把領導安頓好也是一個加分項。
所以說,作為在職場上打拼的騷年,會一些躲酒技巧真的是很有必要的。
誰也無法預料自己未來有沒有需要喝酒應酬的場合,也不了解會遇上怎樣的同事和上司。多一項技能,有時也是給自己多一層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