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價格,上到幾千元,下到幾塊錢,同樣是酒,它們的區別究竟在哪里?甚至有人說,無論是多貴的酒,成本都在幾十塊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酒的價格問題。(
98度的食用酒精,一噸6500元;如果釀38度的酒,大概要加1.57倍左右的水(有良心的加蒸餾水,沒良心的干脆就是自來水),出來的酒成本是1.26元一斤;
但,這樣的酒味道不好啊,酒廠名詞叫“固態感不強”,怎么辦?好辦!加香精,各種各樣,你聽都沒聽說過的:酸、酯、醇、醛、酮、香精、化學試劑……加香精的成本需要多少錢呢?
加最好的香精香料,每噸酒的“改造成本”大概四百塊錢左右,這個成本加到酒上,每斤酒的成本就變成了1.46元左右……如果不加糧食酒,這就是成本了。嗚呼哀哉!
這樣的酒,這樣的成本,白酒質量等級,怎么能賣得貴些呢?包裝唄!炒作唄!
白酒質量等級。也會有酒廠狡辯——加是加了!但我符合國標!
沒錯,這也是我們要抱怨的地方——國家標準的確允許“液態法”的存在。
我們并非反對國標!也不是反對液態法!而是要有知情權!
為什么所有的酒的包裝上,都統統標注的是“高粱、小麥、水、豌豆……”?
既然添加了食用酒精,加都加了,為什么不能標出來?!
既然添加了幾十種“酸、酯、醇、醛、酮”,加都加了,做都做了,為什么不能坦然地標出來?!
既然是“液態法”,為什么不能直接、明確地標出來?!
為什么“純糧固態發酵”的標志,就都在瓶子上印著?!
液態法,為什么就不能印?!為什么要這么諱莫如深?!
為什么不能坦率的讓消費者知道真相呢?!
比塑化劑更猛百倍的是低端酒的酒精香精香料……
白酒質量等級,比香精香料可怕一百倍的是“隱瞞消費者”的默契和習慣
當然,從正常情況來說,差別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當然要來算算成本了。
前列個成本,也是較重要的成本——酒本身,酒是什么東西釀出來的?現在白酒的生產主要有三種方式:
1、配制型白酒:就是食用酒精經過降度和使用正常的勾兌技術進行調兌而成。而食用酒精現在的可用原料很多,像薯干、玉米、糖蜜、秸稈都可以發酵蒸餾酒精。
此稱為液態釀酒,好處就是可控、干凈、效率高。市面上一噸食用酒精的大概價格在5000-6000元,當然也要分原料和等級。
2、釀造型白酒:即純糧固態釀酒,其原料標準很高,必須是高梁、玉米、小麥、大米、糯米、大麥、蕎麥等谷物(不包括薯類與果蔬類),要求顆粒均勻飽滿、新鮮、無蟲蛀、無霉變。
谷物的出酒率大概是40%-45%,而大米高粱的價格大家心中有數,折算下來,第二種生產方式只算原料成本大概也是前列種方式的2倍及以上了。
3、第三種方式,即固液結合。吸收固態法白酒的豐富口感,液態法白酒的純凈,揚長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