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個二三十年前或者再往前,其實隨處可見農家自釀白酒,很多地方的農民都會自己釀一些白酒自飲,其實農家釀酒也不是很費事,有自己的糧食,有地窖,只要買來酒曲就可以了,基本上釀一次可以足夠一年之用。即便是不喝白酒也會釀一些米酒或糯米酒作為日常飲品,算是一種對辛苦勞作的犒勞。不過,如今卻很少見到有農家自釀白酒,連糯米酒也很少了,這其中有何原因,為何大家不再釀酒?諸君請聽小編稍解。
其實酒的出現雖然是一個意外,但也同時展現了先決條件——糧食富余,所以歷來在釀酒的時候必定是豐年足糧,反過來在戰亂饑荒年代則很少會有釀酒的農家。因此,在糧食充足的時候自釀白酒飲用算是農家的一種獎勵行為,就好比過年會殺豬吃肉,畢竟,酒是一種奢 侈品,并非日常必需,因此釀酒屬于一種基本需求之外的行為,重要性不高。
大家都知道,1949年前經歷了長時間的戰火灼燒,很多地方的農民其實已經沒有辦法保證基本生活需求,戰爭中餓死的人不計其數,誰還有余糧去釀酒呢?因此可以說那一段時間讓很多釀酒經驗喪失,這是后來農家自釀白酒少的原因之一,至少目前很多人自釀的白酒還是在風味上有很大缺陷。
另外,過去釀酒不外乎是不想花錢去買,自己解決需求,說白了就是省錢。而如今白酒的生產已經進入規模化自動化,實話說,自己用糧食釀酒等量情況下成本遠遠比酒廠高,有的時候可能去買白酒花的錢還沒有自己釀造花的成本高,所以很多農家也選擇將糧食賣給酒廠,然后去買白酒,這樣算下來起碼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場地成本。
當然,自釀白酒之所以少還有一些原因,比如白酒需求量下降、農民減少等。不論怎樣,真正自釀白酒的農家已經很少見到了,而自釀并且釀得好的農家更是鳳毛麟角,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大廠產品的性價比很高,也更有信譽,多數人還是不愿意花時間精力去尋找這些自釀的好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