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人們在宴會應酬免不了喝酒,面對別人勸酒時,如果理由不,不但傷害對方的面子,也令我們掃興,但喝得太多會傷身。因此,我們有必要掌握一套實用“拒酒術”,以滿足“卻酒不失禮,拒酒結情誼,讓酒顯瀟灑,避酒人稱奇”的完美效果。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巧妙拒酒不失禮,春節應酬怎么拒酒。
把身體健康作為擋箭牌
人敬酒,往往希望對方多喝些,以表示自己盡到了主人之誼,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則越快樂,說明客人看得起自己。相反,客人喝得少甚至不喝,主人頓時覺得顏面無存。雖然說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推杯換盞間得到升華,但是酒喝多了畢竟傷身。所以,當別人勸酒時,我們可以以身體不舒服或是患有某種忌酒的疾病(如肝臟不好、高血壓、心臟病等)為理由,拒絕飲酒。這樣做既委婉地謝方,又使自己免于喝醉。例如某領導參加一個宴會。王強與他好久不見,提出要和他痛飲三杯。該領導說:“你的情意我心領了,遺憾的是我較近身體不適,正在吃中藥,需忌酒,只好請你多關照。來日方長,日后再聚我一定與你一醉方休,是好還是壞?”此言山出,我們紛紛贊許,王強也不再勉強。
但是有些人認為友情比身體健康更重要。遭到拒極其罕見,他們繼續說:“感情鐵,喝出血!寧傷身體,不傷感情,寧把腸胃喝個洞,也不讓感情裂條縫。”我們了解這是不理智的表現,但為不傷“感情”,可以這樣說:“我是身體和感情都不愿傷害的人。沒有身體就沒有感情,沒有感情就如同行尸走肉。為了不傷感情,我喝,為了不傷身體,我喝一點兒。”
提及過度喝酒后果
酒宴的較高境界是讓客人乘興而來,盡興而歸。那種不顧實際的勸酒風,說到底是以把人喝倒為目的,這充其量只能說是一種低級趣味的勸酒術,是勸酒中的大忌。作為被動者,不能飲酒或當酒量喝到一半有余時,就應向東道主或勸酒者說明現象。
例如:“我一會要開車,不能飲酒,希望各位多包涵。而且現在交警正在嚴查酒后駕駛,如果被抓住直接拘留十五天,你們也不希望明天到拘留所里看我吧。”
“感激你對我的一片盛情,我原本只有三兩酒量,今天因格外開心多貪了幾杯,再喝就‘不對勁了,還望你能體諒。”
“我老婆一聞我滿口酒氣就立刻翻臉。我不騙你,所以你如果真為我著想,那我們就以茶代酒吧?”
這種實實在在地說明飲酒后果和隱患的拒酒術,較能得到對方的理解。無論怎么,如果遇到勸酒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耐心解釋過度飲酒的嚴重危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大多數人會理解你的良苦用心的。
挑對方勸酒語中的毛病
對方勸酒總要找個理由,而哪些理由有時存在漏洞。如果我們抓住哪些漏洞,解析其中道理,較后證明應該喝酒的不是自己而是對方,或者是其他人,到較后便會不了了之。比如在一次朋友聚會上,有人這樣向你勸酒:“張先生,這桌酒席上只有我們兩位姓張,500年前是一家,看來我們緣分不淺,這杯酒應當干掉!”此時你就可以抓住疏漏,這樣拒酒:“哦,我很想跟您喝這杯酒,可是實在對不起,您可能搞錯了,我的’章,是‘立早章’,不是烏長張‘,所以我不了解這兩個同音不一樣字的姓500年前是否也是一家?所以,您這杯酒我不好喝。”對方理由不成立,也再沒法勸你喝酒了。
漏洞抓得準,解析得有理有據,對方就無話可說,只好放棄眼前難以對付的“勸酒對象”。而且你現場的應變能力和表演“脫口秀”的水平,令對方無比佩服。即使被拒絕,也不失體面。
練就一副好口才
酒桌上,如果以身體不適、開車、準備生孩子為理由拒酒都不成功,那么,你必須學會運用你的三寸不爛之舌巧妙周旋。
面對朋友的“酒逢知己千杯少”,你真誠地說:“只要情意真,茶水也當酒。”
豪爽的朋友說:“感情深’一口悶。”你微笑地回答他:“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感情淺,哪怕喝上一大碗:感情深,哪怕泯一泯。”
喜歡酒的朋友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你不妨怯怯地嗾“出門前老婆有交代,少喝酒多吃菜。”你只管裝成“妻管嚴”。
總之,拒酒的辦法還有很多,要隨機應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酒文化博大精深,只要你用心琢磨,多加學習,即使沒有酒量,憑著機智的口才也可以在交際場上應對自如,成為一個交際高手。
女將出馬,以情動人
艷艷陪丈夫去參加聚會,酒席上丈夫的好朋友們大有不醉不歸的架勢。但丈夫身體不好,艷艷擔憂生性內向的丈夫會一陪到底,而不會適時拒絕。等丈夫三杯白酒下肚,艷艷站了起來,舉起手中的酒,對酒席上丈夫的朋友們詭“各位好朋友,我丈夫身體不好,兩周前還去過醫院,醫生特地囑咐說不能喝酒,可今天見了我們,他快樂,才喝了那么多。既然都是好朋友,你們一定不忍心讓他酒喝盡興了,人卻上醫院了。為了不掃我們的興,我敬各位一杯,我先千為盡!”
說完,一杯酒就下了艷艷的肚子。丈夫的朋友們,聽她說的話挺在理,又充滿感情,再看她豪爽的架勢,也就不再勸她丈夫的酒了。
酒席上,女人拒酒往往更能得到人們的理解,如果女人能幫著丈夫拒酒,不就是幫丈夫解圍了嗎?當然這時,一定要謹慎,不要貿然代替丈夫拒酒,否則會讓人覺得你的丈夫不豪爽,反而有損丈夫的面子。
為對方設下圈套
劉某新婚大喜之日,當酒宴進入高潮時,某“酒仙”似醉非醉、侃侃而談,請三位上座的來賓一起“吹”一瓶。面對“酒仙”言辭上的咄咄逼人,三位來賓中的一人站起來說:
“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是不是孔子的話?”
“是的。”酒仙隨即說。
來賓又問:“你是不是要我們三個人一起喝?”
酒仙答:“不錯。”
來賓見其已入“圈套”,便說:“既然圣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你又提出要我們三人一起喝,你現在就是我們較好的老師,請你先示范一瓶,怎么樣?”
這突如其來的一擊,直逼得“酒仙”束手無策、無言以對,只得解除“酒令”。
這一招叫“巧設圈套,反守為攻”,就是先不動聲色,靜聽其言,等待機會,一旦機會成熟,抓住對方言辭中的“突破口”,以此切入,反守為攻,使對方無言爭辯,從而回絕。當然了,這一招較為關鍵的是“巧設圈套”,這需要設局者跳出當時的處境,以旁觀者的心態,去看待事情本身。這時,往往會有“閃亮”的圈套躍入思維。酒場上較忌的是“直白”、“粗魯”。虛虛實實、實實虛虛是酒場的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