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又稱仲秋節、團圓節,時在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三大節日之一。在這個節日里,無論家人團聚,還是摯友相會,人們都離不開賞月飲酒。文獻、詩詞中對中秋節飲酒的記載比較多。《說林》記載:“八月黍成,可為酎酒”。五代王仁裕著的《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在宮中舉行中秋夜文酒宴,并熄滅燈燭,月下進行“月飲”。韓愈在詩中寫道:“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到了清代,中秋節以飲桂花酒為習俗。據清代潘榮陛著的《帝京歲時記勝》記載,八月中秋,“時品”飲“桂花陳酒”。
我國用桂花釀造露酒已有悠久歷史,二千三百年前的戰國時期,已釀有“桂酒”。在《楚辭》中有“奠桂酒兮椒漿”的記載。漢代郭憲的《漢武帝別國洞冥記》也有“桂醪”及“黃桂之酒”的記載。唐代釀桂酒較為風靡,有些文人也善釀此酒,宋代葉夢得在《避暑錄話》有記:“劉禹錫傳信方有桂漿法,善造者暑月極美。凡酒用藥,未有不奪其味。沉桂之烈,楚人所謂桂酒椒漿者,要知其為美酒。”
金代,北京在釀造“百花露名酒”中就釀造有桂花酒。清代釀有“桂花陳酒”,為京師傳統節令酒,也是宮廷御酒。在文獻中有“于八月桂花飄香時節,精選待放之花朵,釀成酒,入壇密封三年,始成佳釀。酒香甜醇厚,有開胃、怡神之功”的記載。直至今日也還有在中秋節飲賞月酒。在溫州,每當中秋之月升起后,人們在中庭用一個米篩,內置一大月餅,在月餅周圍放十只小碟子,碟中放各種各樣的果品或有動物圖案的糕餅。大月餅中央置一小玻璃金魚缸,內放各色金魚,兩邊還放置小燭臺。每家還把瑪瑙、琥珀、珊蝴、碧玉等小型雕刻品和花卉、盆景等都擺出來,任人欣賞,相互炫耀;有的人家則開筵賞月,吃中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