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來一個街頭采訪,隨意的采訪路人,只問一個問題:你了解的白酒品牌有這些?
極大約率的回答會是: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洋河…。
這一方面拜當今消費主義的潮流所賜,無孔不入的這些大廠廣告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茅臺的“國酒茅臺”廣告、五糧液的“的五糧液、世界的五糧液”、瀘州老窖的“你能聽到的歷史136年,你能看到的歷史174年,你能品味的歷史440年,國窖1573”、洋河的“世界上寬廣的是海,比海更高遠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懷。”。。。。。。聽到這些廣告基本上條件反射都了解是那些酒了。
有時候會在候車的時候留意一下大廳的白酒廣告,比如,在廣州南站的候車室醒目廣告位排序是郎酒(青花郎)、小郎酒、瀘州老窖特曲,還有一個玉冰燒酒全家福的固定展臺,在深圳北站看到的是五糧液全家福、郎牌特曲、習酒窖藏,在隴南機場看到的是當地品牌金徽,在曹家堡機場C位是天佑德青稞酒。。。白酒廣告的展位布設也是暗含著一種成功學的心理啊。
另一方法白酒也是講究段位的,要排排位置分果果。
白酒的江湖地位分為建國前和建國后兩段歷史。
大家都沐浴在新時代的陽光下,而白酒整體地位顯著回升也是從建國后開始的,因此就講一講建國后的各種白酒地位的起起伏伏吧。
建國后,國家
組織了5次名酒評酒活動。
首屆評酒會于1952年7月在北京召開,當時在范圍內搜集了白酒、黃酒、果酒、葡萄酒的酒樣103種。評出8種名酒,其中白酒4種,黃酒1種,葡萄酒、果露酒3種。
當時白酒評選的規范是:品德優良、廣受好評、歷史悠久、具有釀制特別之處。
看看這四大規范,說實話很務虛,木有很具體的量化規范。但畢竟是個開始,萬事開頭難。
評酒會主持專家:朱梅、辛海庭
四大白酒分別是:
茅臺酒(55°貴州懷仁 貴州省茅臺酒廠)、
汾酒(65°山西汾陽 山西省汾陽杏花村酒廠)、
瀘州大曲酒(65°四川瀘州 四川省瀘州曲酒廠)
西鳳酒(65°陜西鳳翔 陜西省西鳳酒廠)
有人或許要問,為啥五糧液沒有被評為名酒呢?
1952年,宜賓地區利川永、長發升、張萬和等8家古傳釀酒作坊通過公私聯營的方式組建而成“轉賣公司四川省宜賓酒廠”,這也是現代“五糧液公司”的前身,當時生產不穩定,非常遺憾的錯過了那一屆評酒會。
朱梅老先生在《西園寺公-對八大名酒的熱喜歡》一文中這么介紹這四大名酒:
西鳳酒是一種混合香型,是特殊香型;
瀘州老窖大曲酒是一種濃香型風味,回味時有蘋果香,是一種特殊香型;
茅臺酒是一種醬香型,是不容易模仿的,這種香氣是由一種耐高沸的特殊香型微生物產生的;
汾酒是一種清香型,真正的汾酒是芝麻香味的。
這基本上概況了四種名酒的香型,也是可以品味出來的,但是后面提到的蘋果香、芝麻香,我這也是首次看到,還未品味到。
這四大名酒自此成為白酒四大基本香型的典型代表。其中,貴州茅臺代表的是醬香型,瀘州老窖代表的是濃香型,山西汾酒代表的是清香型,西鳳酒則代表著其他香型。
需要說明一點,在前兩屆的評選過程中是沒有香型的辨別的。但由此也可以反推出首屆的評審專家還是很有功力的,目前,這四大除了西鳳有些掉鏈子,另外三大依然是范圍內的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