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先生在《酒令》一文中說”的食酒方式當中,可以贊美的部分就在于聲音的喧嘩……一次宴集,時間延長到兩小時以上,很不足為奇。宴集的目的,不是專在吃喝,而是在歡笑作樂。”而歡笑作樂的精髓就在于行酒令,說到酒令,這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據考證,酒令作為宴席上助興取樂的一種飲酒游戲,在西周就已經誕生,在隋唐趨于完備,演變至今更是多了形式多樣的酒桌游戲。酒局之上,觥籌交織,賓主盡歡,一行酒令,豈不樂哉。今天我們不妨來認識一下哪些行酒令吧。
春秋戰國投壺
較古老而又持久的酒令當首推投壺。投壺產生于春秋前,盛行于戰國,《史記:淆稽列傳》就載有投壺盛況。時至今日,在河南南陽臥龍崗漢畫館里就有一幅生動形象的投壺石刻圖。
魏晉曲水流觴
魏晉時,文人雅士喜襲古風之上,飲酒作樂,縱情山水,清淡老莊,游心翰墨,作流觴曲水之舉。所謂“流觴曲水”,是選擇一風雅靜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曲水邊,一人置盛滿酒的杯子于使其順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飲之,再乘微醉或嘯吟或援翰,作出詩來。
較的一次當數蘭亭修禊大會,大書法家王羲之與當朝名士41人于會稽山陰蘭亭排遣感傷,抒展襟抱,詩篇薈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筆走龍蛇,寫下了名傳千古的《蘭亭集序》。
唐朝藏鉤射覆
唐朝,“唐人飲酒必為令為佐歡”。當酒令演變到唐代時,形式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當時較盛行為“藏鉤”“射覆”等幾種。
“藏鉤”也稱“送鉤”,簡便易行。即甲方將“鉤”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握成拳狀讓乙方猜度,猜錯罰酒。這好似“猜有無”同樣。“射覆”是先分隊,也叫“分曹”,先讓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讓另一方猜。
明清拎酒令
明清兩朝風靡的酒令當推“擰酒令”,即不倒翁。先擰著它旋轉,一待停下后,不倒翁的臉朝著誰就罰誰飲酒,粵人稱“酒令公仔”。
現代那可太多了
酒令發展到現代,形式更加豐富起來多為猜拳、玩骰子、擊鼓傳花、成語接龍、數字接龍相信酒將軍們都不陌生。擊鼓傳花是一種既緊張又刺激、也可以調動一眾賓客的形式,在酒宴上賓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擊鼓,擊鼓的地方與傳花的地方是分開的,以示公正。開始擊鼓時,花束就開始依次傳遞,鼓聲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則該人就得罰酒。
喝酒的氣氛就在這一來二去的酒令中,在喧鬧與歡笑中,被渲染得剛剛好。
行酒令演變到現代,形式多樣,可謂五花八門,阿春在這里只能略舉一二,想必酒將軍們了解的酒令比阿春可多了去了,不如跟我們分享一下。
宴席較佳用酒
劍南春
借著今日現學的行酒令
酒將軍們何不開上一瓶劍南春
邀上三五好友
來他個酣暢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