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酒不成席!酒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者舉足輕重的角色,不論是在現在還是在以前,酒的作用都是我們不能無視的。酒作為傳統文化的產物,在很多地方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就比如即將到來的春節。說到春節,小編想考考我們,你了解古時候春節喝什么酒嗎?
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夜,人們有別歲、守歲的習俗。除夕夜通宵不寢,始于南北朝時期。除夕守歲都是要飲酒的,白居易有“守歲樽無酒,思鄉淚滿巾”的詩句。在年夜飯之后,飯菜雖撤去,但守歲酒和果品之類卻是一直要吃到第二年的。淳厚的人們辭別辛苦勞累的舊歲,期待嶄新富有意義的新年,守歲酒連接了舊年和新年,亦取年年有余之意。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在除夕之夜有感而發遂作酒詩慶賀,“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香。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除夕是一年中的后一個夜晚,是舊年與新年的過渡,當然意義重大。飲除夕午夜,全家聚餐又名為團圓酒,向長輩敬辭歲酒,這一習俗延續到今。
春節是我國一年一度盛大的節日。漢武帝劉徹規定正月初一為元旦,直到辛亥革命之后,正月初一才改稱為春節。春節是一年的開始,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春節期間要飲用屠蘇酒、椒花酒(椒柏酒),在共慶佳節之時,為來年祈福。
“屠蘇”原是一草庵之名,相傳古時有一人住在屠蘇庵中,每年除夕夜里,他給鄰里一包藥,讓人們將藥放在水中浸泡,到元旦時,再用這井水兌酒,飲用之后,全家人一年中都不會染上瘟疫。元旦飲之,辟疫癘一切不正之氣。魏晉人陳延之《小品方》有云,“此華佗方也”。“椒花酒”是用椒花浸泡制成的酒,它的飲用方法與屠蘇酒同樣。
梁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有這樣的記載,“俗有歲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貢樽。正月飲酒,先小者,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后與酒。”屠蘇酒與椒花酒的飲用方法也頗為講究。小孩長歲數是喜事,老人長歲數是憂事。于是,飲酒的順序為由幼及長。北周庚信在詩中寫道:“正朝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吐隨銘主,椒花逐頌來”。椒花酒寓意吉祥、康寧、長壽,這當然是這樣的佳節里有寓意的了。
很多人都說文化就是一部酒的文化,其實一點都不假。在春節這樣重要的時刻更是離不開酒的存在。想必我們從小編的介紹中也些許明白了一些古人春節喝酒的一些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