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醬香型白酒的代表——茅臺酒舉例,茅臺酒經過發酵蒸餾得出的原漿,大概是55~59°這個范圍。但傳統醬香酒釀制出來之后,并不符合直接飲用,需要陳放三年以上。原漿經過陳放之后,會出現“水解”和“揮發”的情況,因此度數也會降低。
待到出品的時酒精度數,基本也就降為52°、53°,加上茅臺酒的名氣大,所以52°醬香白酒的印象就傳遍五湖四海了。
比如濃香型白酒代表五糧液,在解放前,五糧液酒的度數非常高,度數高達60多度接近70°,基本是屬于原漿。也就是蒸餾出來的高度酒,經過稍微的處理就拿出去賣了,這也成就了五糧液酒獨特的香氣和豐富的口感,但畢竟度數太高,不能承受的消費者也大有人在。加上在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倡導生產“低度”白酒、“健康”酒,所以五糧液漸漸的也開始“降低度數”,而所謂降度,不是隨便加水進去降低濃度就可以了。
籠統來說是“原漿+純凈水+調味酒”,跟普洱茶的“拼配”概念有點像,需要不斷的優化實踐,為了延續“高度”酒的香氣及豐富口感。根據兌酒大師們盡心嘗試后,將度數定在了52°~54°。因為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締合好的度數就是在52°~54°,此時酒的味道醇和的之后以五糧液為代表的濃香型白酒的度數大多也維持在了52°高低,加上五糧液名氣大,52°的度數又開始傳遍五湖四海了。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白酒都在遵從52°這個規范,只是較為知名的幾類恰好是這個度數,給人52°的印象罷了。而且一般來說白酒的度數再低也不會低到30°以下。因為白酒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豐富的香氣和獨特的口感,哪些是白酒里的內涵物質所帶來的。度數過低,內涵物質是不易保留的,特別是白酒中的脂香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