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是我國“紅色圣地”,遵義會議在此召開,是我國共產黨的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也被稱之為“轉折之城,會議之都”。為戰日戰爭勝利打下基礎。除此之外,遵義更是我國“酒鄉”,酒文化歷史悠久,我國名酒習酒、董酒皆產于此地。下文將為我們詳細介紹一下“酒鄉遵義”的酒文化,跟著小編一起去知道一下吧!
酒鄉遵義的酒文化
遵義釀酒歷史
貴州蒸餾酒產生在元末明初。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釀酒經歷的不斷總結、積累,明末清初,仁懷茅臺鎮酒出現了在烤過酒的糟子里再加入新的原料——高粱,俗稱“沙”,再進行發酵,烤酒的“糙沙”工藝,茅臺酒“回沙”工藝初具雛形。到清康熙時,茅臺酒工藝日臻完善,茅臺春、茅臺燒春、茅臺燒酒名聞周邊,清道光時被遵義大儒鄭珍贊譽為“酒冠黔人國”。民初,“兩次投料,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的茅臺酒獨特的“回沙”工藝基本形成。解放后,自1951年起,各縣恢復或建設了釀酒廠,對舊酒坊進行了工業化改造,遵義釀酒進入了工業時代。從解放后至八十年代,貴州酒業大的事,莫過于茅臺酒香型的定型。
遵義酒文化
遵義是酒鄉,有著我國酒文化名城之美譽的遵義,名酒眾多,世界聞名,酒文化歷史悠久。二十多萬年前,處于舊石器時代的“桐梓人”開始了歷史的征程,酒文化的種子也在遵義這塊土地上萌芽。舊石器時代的人們在長期的采集勞動中,逐漸發現了自然酒。通過總結,開始有意識地用含糖的水果、蜂蜜通過自然界的發酵微生物自然生成酒,這就是原始人工酒。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新石器時代,原始農業產生,以及陶器的普遍制作和使用,使谷物釀酒成為可能,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才產生了曲蘗釀酒。
遵義仡佬族先民濮人在商周時期已熟練掌握了釀酒技術,古籍中有周王伐鬼方與濮人“恤酒盟誓”的記載。遵義地區出土的大量酒器酒具文物也證明了遵義源遠流長的酒文化歷史。仁懷市出土商代酒具大口陶尊、陶杯、陶壺,是貴州省歷史上早的酒具;明末清初,茅臺酒回沙工藝的出現,標志遵義個性蒸餾名酒產生,民間釀酒之風延續至今。同時,遵義的酒禮酒俗豐富多彩。務川自治縣、道真自治縣一帶仡佬族的“春節”,用酒、肉、雞、飯祭祀土地山神,祭古樹,打秋千,打篾雞蛋,歌頌祖先開荒拓草功勞和祈求祖先及土地神靈保佑等。
此外,遵義酒文化遺跡名勝引人入勝。仁懷市鹽津河畔的巨型茅臺酒瓶、赤水河中游仁懷市沙灘鄉境內吳公巖摩崖絕壁之上的“美酒河”巨型崖刻、茅臺酒廠的國酒文化城,還有習水縣土城鎮赤水河邊習水土城鎮春陽崗糟房等。
遵義名酒
(1)茅臺酒
產于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是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三大蒸餾名酒之一,是大曲醬香型白酒的鼻祖。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用高粱和小麥作原料,再加上當地的優質礦泉水,運用傳統獨特的工藝釀造而成,經過8次下曲、7次蒸餾、9次發酵,并經過長期窖藏而成,整套工藝長達8個月之久,一般要窖藏5年后才可以成為出廠的成品。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獎狀。建國后,茅臺酒又屢次獲獎,遠銷世界各地,被譽為世界名酒、“祖國之光”。被尊為“國酒”。他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綿、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點,人們把茅臺酒的香味稱為“茅香”,是我國醬香型風格完美的典型。從1915年以來先后十四次榮獲國際金獎,蟬聯歷屆國家名酒評比金獎,暢銷世界各地。從此貴州茅臺酒聞名中外,譽滿。在我國第1、2、3、4評酒會上被評為家名酒,并榮獲金盾獎章。
(2)董酒
產于貴州遵義董公寺鎮,是董香型白酒的代表,以獨特的工藝、典型的風格、優良的品質馳名中外,在我國名酒中獨樹一幟。董酒在第二、三、四、五次評酒會上四次蟬聯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董酒的工藝和配方曾三次被國家權威部門列為“國家機密”,國密董酒由此得名。董酒是串香工藝的鼻祖,其獨特工藝簡稱為“兩小、兩大、雙醅串蒸”——采用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雙醅串蒸而成。由于采用了特殊的工藝和配方,董酒既有大曲酒的濃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綿醇和與回甜,被行家們評價為“酒液清澈透明,香氣幽雅舒適,入口醇和濃郁,飲后甘爽味長”。
(3)鴨溪窖
鴨溪窖酒產于黔北四大名鎮之一的貴州遵義市西南約40公里的鴨溪鎮,因地而得名。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加上傳統的生產工藝,造就了鴨溪窖酒“喝不上頭、醉不口干”的典型特點及”濃頭醬尾“獨特風格,亦被業內稱為”鴨溪香“。鴨溪窖酒具有窖香濃郁、綿柔爽凈、甜而不膩、香而不暴,余味悠長的獨特風格,它雖為濃香型白酒,但卻有濃香入口、醬香回味的特點,有濃頭醬尾,酒中美人之稱。
總而言之,遵義的名酒促進了遵義經濟的迅速發展,遵義名酒的數量歷來都占據貴州名酒的半壁江山,因此遵義是貴州省著力打造的“名煙名酒名茶”基地。遵義名酒也對遵義文化影響深遠,國人無不知遵義,遵義無人不說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