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白酒的起源,業界有很多種說法,但從已有的考證來看,仍存在諸多未解之謎。作為白酒行業從業者,不知道白酒的起源,是說不過去的。要探討白酒的起源,有兩個關鍵詞繞不開,一個是“白酒”,一個是“蒸餾”。(
首先應當明確的是,大家今天所認識的白酒,跟古時候任何時期文獻里提到的“白酒”,都不同。盡管唐代大詩人李白和白居易分別有過“白酒新熟山中歸”和“黃雞與白酒”的詩句,但彼“白酒”絕非此“白酒”,唐代以前的酒只是燒酒和黃酒,均為釀制酒,以果酒、黃酒和米酒為主。現代的白酒則是以糧谷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而制成的蒸餾酒。
其次,由于現代白酒(主要指固態法白酒)都是蒸餾酒,因此搞清楚蒸餾技術起源于何時何地,也就可以側面佐證白酒的起源了。但關于蒸餾酒乃至蒸餾技術的起源,各種觀點也是莫衷一是。我國蒸餾酒起源于何時?我國的蒸餾技術本土創造的,還是從外國傳入的?我國的蒸餾技術是否向外國輸出過?(
觀點一、蒸餾技術首先出現于外國
古希臘時代的亞里士多德曾經寫到:“通過蒸餾,先使水變成蒸汽繼而使之變成液體狀,可使海水變成可飲用水”,也有說法是古埃及人曾用蒸餾術制造香料,這說明當時人們就發現并使用了蒸餾技術。古希臘文明存在于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古埃及文明輝煌期大致在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1000年。也就是說,在公元前3100年到公元前146年,已經有國外蒸餾術應用的記載了。而對應當時的,則處于商末周初一直到西漢較早期,至今均未曾出現當時有關蒸餾技術及蒸餾酒的相關記載和考古發現。
觀點二、蒸餾酒首先出現于外國
觀點認為,在中世紀早期(公元6世紀),是阿拉伯人創造了酒的蒸餾,該說法甚至確定的認為,在十世紀,一位名叫Avicenna的哲學家對蒸餾器進行過詳細的描述,大概在12世紀(相當于宋朝),人們前列次制成了蒸餾酒。公元1313年,一位加泰隆(Catalan,分布于西班牙等國的人)教授,也許是前列次記載了蒸餾酒的人。據說當時蒸餾得到的烈性酒并不是飲用的,而是作為引起燃燒的東西,或作為溶劑,后來又用于藥品。
另一種說法是,世界上較早的蒸餾酒是由生活在蘇格蘭和喜歡爾蘭的凱爾特人于公元前創造的。當時的凱爾特人使用陶制蒸餾器釀制出的酒精具有較高的烈性,這就是威士忌酒的起源。
觀點三、蒸餾酒元代傳入,在國內改進
也有人認為,蒸餾酒是在蒙元時期,由波斯人帶到了。這種白酒就是現在的亞力酒(arak),至今國外還存在著。在元代,它的名字也被翻譯做“阿剌吉酒”。元代的黃玠曾在詩中寫道:“阿剌吉,酒之英,清如井泉花,白于寒露漿。一酌嚨胡生刺芒。再酌肝腎猶沃湯。三酌顛倒相扶將。身如瓠壺水中央。天地日月為奔忙。經宿不解大蒼黃。阿剌吉,何可當。”表現了時人對初嘗如此高烈度酒的驚駭之情。
后期,由于這種亞力酒(arak)主要用山西當地釀制的葡萄酒二次蒸餾而出,所費不菲,而糧食我國均可生產,世人剛才改用糧谷為原料進行釀制蒸餾,明代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就說“葡萄酒,味甚佳,亦可熬燒酒”,又提到“或用諸糟依法造成常用燒酒。”清代散文家方苞《望溪先生去全集》如此形容“明中葉燒酒盛行,諸谷皆為所耗。”
由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史衛民所著《元代社會生活史》中,也曾提到“果酒和糧食酒采用蒸餾的加工的方法,就成了阿剌吉酒(araq)”,此araq與前文所說arak所指的很有可能是同一款酒。
觀點四、蒸餾技術誕生于宋元時期,阿拉伯人改進
在蘇格蘭的威士忌作家查爾斯·麥克利什撰寫的《威士忌:流金溢彩500年》里,作者認為蒸餾技術較早出現于,一路流傳至印度和中東,阿拉伯人對其進行了改進,得到了更加精制的純釀。阿拉伯語中有大量關于蒸餾和蒸餾設備的詞匯:煉金術(阿拉伯語為“alkimya”)、酒精(阿拉伯語為“alkuhl”)和蒸餾釜(阿拉伯語為“alanbic”)等等,哪些音譯與元代盛行的亞力酒(arak)在發音上頗有相似。書中表示,在十三世紀,文獻中已經出現了關于蒸餾酒制造方法以及怎么使用蒸餾器的詳細表述。
十二世紀到十三世紀,大致處于宋朝,國內也有說法與此類似。
微生物發酵先驅方心芳先生認為,1975年在河北承德市青龍縣出土的金代銅質蒸餾器,其制作年代較遲不超過1161年的金世宗時期(南宋孝宗時)。南宋張世南在《游宦紀聞》卷五中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于蒸餾花露。宋代的《丹房須知》一書中還畫有當時蒸餾器的圖形。這說明,至少在宋代,人便已掌握了蒸餾器的運用,但是這種蒸餾器是否曾經用于蒸餾酒,猶未可知。
而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卻寫道:“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大家似乎可以這樣理解:宋代時我國已有蒸餾器和蒸餾技術,元代始有蒸餾酒,但是否均為自創,史料中都沒有明確說明。盡管有學者認為發掘的古蒸餾器與國外不同,但這也許是本土改進,無法作為原生地的必要證據。
觀點五、蒸餾技術和蒸餾酒誕生于漢唐
在由趙建華、宋書玉發表于2007年的“白酒169計策論文”《蒸餾酒的起源》中,作者列舉了蒸餾酒可能出現的時代——東漢、唐代、宋代、元代。主要觀點包括:1981年,馬承源先生撰文《漢代青銅蒸餾器的考察和實驗》,介紹了上海市博物館收藏的一件東漢初至中期青銅蒸餾器,加之四川彭縣、新都先后出土的東漢“釀酒”畫像磚,其圖形為生產蒸餾酒作坊的畫像,該圖與四川傳統蒸餾酒設備中的“天鍋小甑”極為相似,因此認為可能出現于漢代。
此外,鑒于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葡萄酒綱目中寫道:“釀者取汁同麴釀酢,取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紅色可喜歡,古者西域造之,唐時破高昌始得其法”。也就是說,我國在唐代便有了液態法蒸餾酒。對此,方心芳先生在《曲蘗釀酒的起源與發展》一文中也指出唐代可能出現蒸餾酒。而從蒸餾工藝來看,唐開元年間的《本草拾遺》中有“甑(蒸)氣水”,“以器承取”的記載。貴州少數民族彝族文獻《西南彝志》第十五卷《播勒土司·論雄偉的九重宮殿》曾說:“釀成醇美酒,如露水下降”。這就是簡單的蒸餾酒工藝的記載。因此,唐代出現了蒸餾酒似乎毋庸置疑。
有鑒于要搞清楚白酒起源,所跨越的時代也是以數千年計,需要涉及的歷史文獻與文物佐證又過于龐大繁雜,實非一人之力、一時之功,因此迄今為止,業界學界、國內國外均未對此達成一致,但在以下領域大家似乎可以奪得前列:
01.我國是世界上較早釀酒的國家
考古學證明,在近現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遺址中,已有了專用的陶制酒器。在仰韶文化遺址中,既有陶壇,也有陶杯。在出土的殷商文物中,青銅酒器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說明當時飲酒風尚很盛。也就是說,我國至少在約在六千年前,也即公元前4000年,人工釀制發酵酒就開始了。但古埃及在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1000年,就出現了蒸餾技術,在此之前,古埃及人是否嘗試人工釀酒,不得而知。
02.是較早創造固態蒸餾技術的國家
現有資料顯示,在國外,蒸餾技術可能出現于古埃及、古希臘,波斯人曾做改進。在國內,可能出現于漢代、唐代、宋元時期,但這一“蒸餾技術”仍然需要拆開來解析:一,蒸餾器和蒸餾技術不僅僅是用來蒸餾酒;二,蒸餾酒包括液態蒸餾和固態蒸餾。也就是說,即便較早的蒸餾技術誕生于國外,該技術也未必用來蒸餾酒,即便該技術已經用于蒸餾酒,也未必是固態蒸餾的方式。明李時珍所描述的“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汽上……”的蒸餾方法與現在的甑桶蒸餾相似——“近時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七日,以甑蒸取”。這是典型的固態發酵工藝。這一特殊的蒸餾方式,在當時世界蒸餾酒上是獨占鰲頭的。
03.現代白酒是世界上較為獨特的酒
白酒是以糧谷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