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無字謝主人
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在古典詩歌中的影響極為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篇佳作,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杜甫一生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他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中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一生處于大唐帝國由盛而衰的關鍵時期。生活在這樣的歷史時代里,他的一生顛沛流離,飽嘗人世蒼涼,然而,正是這種人生徹骨的悲涼才成就了他作品極高的藝術水準。
當大家提到唐代的“詩酒流連”,映入腦海的或許是“酒仙”太白,然而,“詩圣”杜甫的詩酒人生也足以酣暢流年!古往今來,人在歡樂時找尋酒、痛楚時找尋酒,尋著有酒的歲月一路行來。對著酒、讀著詩,尋常的日子里,我愛的境界便是杜甫筆下的“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在有限的人生里,為何不盡興酣飲呢?在唐朝,飲盡有限杯的杜甫和酣暢無限情的李白相得益彰,成為了一對好朋友。天寶四年(公元745年),二人相伴漫游齊魯大地,杜甫寫下一首詩,記錄兩人漫游齊魯的場景:“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臨別之余,李白寫給杜甫贈別詩說:“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同游時天天喝酒,告別時依依惜別的話說的還是酒,可見:世間真正的英雄其實都是無主英雄,由于他們風骨崢嶸,永遠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桀驁不馴、豪放飄逸,終成就了不需要標簽的真自我!李杜的這杯酒——風流千古!
杜甫的一生與巴蜀大地也結下了難舍的緣分,唐肅宗時,他官至左拾遺,后入蜀做過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稱其為杜拾遺、杜工部。杜甫于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五月從成都乘船東下,路過瀘州,并寓居過一段時間。他對瀘州的風光與美酒贊嘆不已,在《瀘州紀行》一詩中寫道:
自昔瀘以負盛名,歸途邂逅慰老身。
江山照眼靈氣出,古塞城高紫色生。
代有人才探翰墨,我來系纜結詩情。
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無字謝主人。
杜甫在頌揚瀘州人杰地靈的同時,對瀘酒的贊美溢于言表,為答謝主人盛情款待,他即酒生情、即席賦詩,吟出了千古名句“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無字謝主人”。
這“三杯入口”后,分明品出了瀘酒之醇香美,以至于打動愧對主人之盛情而“枯口無字”。作為久負盛名的大詩人,怎能“枯口無字”?這就是飲瀘酒的一種絕妙境界,感恩不言謝,“無字”勝“有字”,既表達了自己的謙遜,又抒發了對主人的感謝之情,這說明瀘州佳釀具有什么等的魅力!
,讓大家在杜甫的千古名篇《登高》中再一次去品味一代詩圣滾燙的詩酒人生吧!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困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