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人最早的稱謂來自《史記》,“荊軻雖游于酒人乎,然其為人沈深好書”,“酒人”即好喝酒的人。中國古代依酒德、飲行、風藻而論,歷代酒人被區分為三等九品。
上等是“雅”、“清”,即嗜酒為雅事,飲而神志清明。
中等為“俗”、“濁”,即耽于酒而沉俗流、氣味平泛庸濁。
下等是“惡”、“污”,即酗酒無行、傷風敗德,沈溺于惡穢。
(1)上上品,可謂“酒圣”。比如李白。飲酒不迷性,醉酒不違德,相反更見情操之傳岸、品格之清雋,更助事業之成就。
(2)上中品,可謂“酒仙”。杜甫有《飲中八仙歌》,如賀知章,李琎、李適之、崔永之、蘇晉、張旭等人。雖飲多而不失禮度,不迷本性,為瀟酒倜儻的酒人。
(3)上下品,可謂“酒賢”。東坡居士、袁中朗當屬此類。喜歡有節,雖偶至醉亦不越度,談吐舉止中節合規,猶然儒雅紳士、謙謙君子風度。
(4)中上品,當指“酒癡”。沉湎于酒,達到癡迷的地步。如東漢末年的蔡邕、晉人張翰。
(5)中中品,當指“酒狂”。晉人阮籍、劉伶等“竹林七賢”堪為代表。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
(6)中下品,當指“酒荒”。為酒荒費正業,三國劉琰、晉人胡母輔之、謝鯤等可視為同類。
(7)下上品,稱為“酒徒”。每飲必過,沉淪酒事,已屬酒人下流。
(8)下中品,稱為“酒鬼”。嗜酒如命,飲酒忘命,酒后發狂,醉酒糊涂。
(9)下下品,稱為“酒賊”。因酒敗事,大則誤國事,小則誤工事或私家之事。
歷史中的酒人中多狂狷之士,喜歡給自己取別名。著名的有:“高陽酒徒”酈食其;自稱“酒狂”的饒寬;自稱“酒徒”的蔣濟;自稱“五斗先生”的王績;自稱“釀王”和“曲部尚書”的汝南王李(王進);自號“醉民”的詩人元結;白居易謫江州時自稱“醉司馬”、任河南尹時自稱“醉尹”、為太傅時自稱“醉傅”、又總稱為“醉吟先生”;皮日休自號“醉士”;詩僧可朋自號“醉朋”;五代后蜀常聿修自號“呷大夫”;北宋隱士種放自號“云溪醉侯”,歐陽修自稱“醉翁”,故寫《醉翁亭記》。
酒,是酒人的武器。
文,可以一醉泯千愁,可慷慨激昂、肆意縱情;
武,可以保家衛國,可兄弟義氣、江湖夜雨。
愿諸君不負春光不負己,與值得相識相知之人,共飲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