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突破后,產品、渠道、管理如何跟進。
白酒圈,大部分知名酒企都在南方,大家的營銷策略也大多從南到北,但是身處北方的汾酒,屬于另類。
汾酒“中興”最核心的思路就是“全國化”,在走出山西,穩固京、津、冀、豫、魯、陜等環山西市場后,揮師南下則成為汾酒新的增長引擎。
具體來看,自2019年汾酒省外銷售份額首次超越省內后,全國化進程就不斷加速。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山西汾酒省外市場銷售額是省內市場的約1.7倍。另據2022業績預告數據顯示,2022年山西汾酒長江以南市場表現亮眼,同比增長超過50%。而這一數據在三季報中則為44.57%。
由此可見,山西汾酒全國化戰略得到充分落地,省外尤其是長江以南市場業績維持高速增長。
但隨著江、浙、滬、 皖、粵等市場的快速突破,如何把握南下市場產品、渠道、管理等問題,將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汾酒今后幾年的“中興”步伐。
“南下”初見成效
眾所周知,在白酒行業,中高端市場是各大酒企盈利核心,而以長三角、珠三角為核心的南方市場則又是中高端酒水消費的主戰場。
對于汾酒來說,這是絕對不能放棄的新增長引擎,于是也就有了2019年啟動的“渡江作戰”。
彼時,汾酒擬定“過長江、破華東、占上海”的戰略,同時又將江蘇、浙江、上海、安徽、廣東等5省35城劃為南方核心市場。
隨后,汾酒進一步加強南下市場的投入,推行“1357+10”市場策略,逐步搭建起了“31個省區+10個直屬管理區”營銷組織架構。
其中,1、3是鞏固,即鞏固山西+京津冀、魯豫、陜內蒙古等山西和環山西的傳統勢力范圍;5的核心目標是加大拓展江浙滬皖、粵閩瓊、兩湖、東北、西北等五大區域;至于7+10,則是加快川、滇、渝、桂、黔、贛、藏7個機會型市場拓展速度,以及布局10個直屬管理區。
對此汾酒表示:報告期內,公司不斷拓展市場,深耕終端,全國可掌控終端數量突破112萬家。
此外,三季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底,汾酒經銷商數量達到3729戶,江、浙、滬、 皖、粵等市場穩步突破。
以安徽市場為例,汾酒早就打破白酒“東不入皖”的魔咒。
銷售層面,從2017年不足兩千萬的市場規模,提升到現今的3億+規模,其中省會合肥便突破1億元大關。
市場層面,從經銷商數量不足十位數,到遍布安徽的近百家經銷商布局;渠道層面,安徽汾酒網點數量從不足千家,提升到現在4萬多家;產品層面,以玻汾、青花汾酒成為清香白酒的代表,在安徽持續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狀況。
有媒體報道稱,截至2022年度,汾酒除了西藏、貴州市場沒有超過億元,其他市場全部過億元。
反向路并不好走
雖然南下戰略出現成效,但汾酒也有自己的煩惱。
一方面,汾酒正在走一條“從北向南”的反向路。
之所以這么說,主要中國名酒分布和發展問題所導致的。
南北相比,北方名酒明顯少于南方,以八大名酒時期為例,北方代表只有汾酒和西鳳,而南方則集中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窖大曲、習酒以及洋河大曲等。
同時,在汾老大讓位后,以五糧液和茅臺為核心的南方名酒集群,快速引發濃香、醬香的消費熱潮,幾乎統治了以長三角、珠三角為核心的中高端消費市場。
而汾酒在2019年前對于南方市場影響或只限于曾經的汾老大和杜牧的詩,產品端更多集中光瓶的消費市場。
經過2017年新一輪國企國資改革后,汾酒煥發第二春,中高端產品青花系列的推出也給了汾酒南下的勇氣。
2022年三季報數據顯示,長江以南核心市場銷售額25.72億元,同比+44.57%。
客觀來說汾酒南下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相較于濃香和醬香陣營大佬,汾酒依舊面臨著清香型白酒的品質教育與品類價值提升。
對此,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提示稱,汾酒新市場不僅面臨持續性動銷、渠道建設等現實問題,同時面臨著一線名酒與區域強勢名酒的擠壓競爭,這可能是汾酒未來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
另一方面,汾酒南下市場也面臨著“由低向高”戰略困局。
目前汾酒南下戰略,主要是走量的玻汾來先期培育市場,隨后再逐漸推出次高端、高端的青花汾酒系列占領市場。
從市場現狀來看,由低到高,勢必會固化汾酒在消費者眼中“民酒”的印象,不利于其高端化發展。
對此,蔡學飛表示,光瓶酒的最大問題是如果操作不當,很容易造成品牌低端形象的固化。
據廣東市場經銷商反饋,玻汾由于性價比高、利潤不錯,因此周轉很快,但青花系列尤其是高端的青花30·復興版動銷則有一定難度,更何況當地的高端宴請市場依舊以醬香和濃香頭部產品為主。
高增速的后遺癥
不僅“反向路”不太好走,汾酒南下擴張的隱性風險正逐漸顯露。
據了解,汾酒為了支持“南下戰略”,對新老經銷商存在不同的管理政策。
即,對成熟市場(山西和環山西的傳統勢力范圍)的老經銷商大規模收取定金;對空白區(南下市場)的新經銷商則用賒銷方式輔助囤貨。
看似有利于南下市場的快速擴張,但實際上卻面臨囤貨減值等問題。
要知道,受近年疫情等因素影響,目前多數白酒經銷商都壓了不少貨,汾酒的經銷商也不例外,尤其尚在“開門紅”階段,經銷商有點左右為難!
對于南下市場而言,青花20、老白汾、玻汾等動銷快的產品暫時沒什么壓力,有的地方青花20缺貨、玻汾全面斷貨。
但是對于其核心單品青花30·復興版則有些焦慮,一方面汾酒南下千元價格帶尚未培養成熟;另一方面由于此前的放量導致庫存較大,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價格倒掛的現象。
雖然汾酒在2月初宣布全面停止供貨20天,試圖通過減少產品數量來維持價格穩定。
但從實際狀況來看,青花20、老白汾、玻汾等主流產品依舊熱銷,而青花30·復興版代表的中高端產品未見放量狀態。
對此,有分析認為,停貨穩價有一定積極意義,畢竟五糧液、瀘州老窖此前都出現過類似倒掛問題,嚴重者甚至出現過經銷商大面積反水,渠道失控。
蔡學飛指出,經過了三年的疫情,汾酒社會庫存也不少,現在市場逐漸恢復,經銷商也急著出貨回籠資金。在這樣的情況下,主動停貨可以實現穩價格、去庫存等多重目標。
“需要注意的是,停貨不是最終目的,企業真正追求的應該是動銷。停貨只能解決供給端的問題,根本上還是要拉動市場消費,畢竟如果產品賣不動,再停貨也不是辦法。”
此外,部分南下地區管理尚需加強。
有江西經銷商反饋,該地域省級負責人存在違反公司管理規定,徇私舞弊,攏斷銷售市場等行為。
據透露,上述負責人以職務之便要求經銷商在其私處進酒,因高于市場銷售價未成交,便設置障礙、多處卡費用,導致該經銷商未能完成任務,經銷合同遭取消。甚至還被以退押金為要挾,以遠低于市場價把庫存汾酒回收過去。
要講好“故事”
2023年是汾酒提升的關鍵年份,在其規劃中首先提出要“保存量”,這一點值得深思。
目前,汾酒已高速發展六年,對于未來的競爭環境,正如汾酒公司副總經理李俊所言,白酒行業已進入全要素競爭。那么,汾酒就必須在各方面提升、完善自己。
對于南下市場而言,汾酒的當務之急是要講好“故事”、提升“質量”。
畢竟“山西汾酒近兩年主要的利潤來源,依靠的還是青花系列的中高端產品。”
目前增速有了,當務之急是要盡可能快的提升中高端產品的市場占比,即以青花20為基準線,提升30、40的規模和占比,推動全系列實現重大突破。
這一點難免要學習一下茅臺、五糧液、國窖1573成熟的套路。
畢竟,汾酒在南方甚至全國范圍的品牌認知度迫切需要得到進一步提升,至少汾酒還缺少一個完整的品牌故事。
汾酒作為中國四大名酒之一,品牌底蘊深厚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故事卻絕不僅是杜牧“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清明》,或是強調“國酒”標簽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甚至是通過“1022”的工藝來強調稀缺性。
更多的要把汾酒的文化、歷史、工藝、產品等硬實力捏合在一起。
此外,清香不具備濃、醬香酒年份越高越值錢的金融特性,但是汾酒的天花板卻不僅限于國內市場。
要知道,清香型白酒更貼近國際化口感,這也是濃、醬香所沒有的特質,走出去,打造“國際汾”或許也是構成汾酒未來故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