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元起家做到千萬級,他有自己的“買方市場思維”。
文|云酒頭條商業組
編者按:2022,酒類渠道變化仍在持續,酒企、酒商感受到的冷暖交替,或許較往年更加明顯。如何“因勢而變”穿越周期?
云酒頭條對話數位“千萬級”酒商,回顧他們的創業歷程,洞察當前的渠道變局,展望未來酒市及行業的趨勢。其中的諸多細節、方法與觀點,或將為更多正處于深度轉型和調整期的酒企、酒商,帶來更多啟發。
“新產品被大眾認可很重要,雖然現在看起來一些新產品做了大量的營銷,一部分人也知道,我們在向客戶推薦時,有的客戶喝的時候說‘好著呢’,但由于產品的‘指標度’不夠,他不會選擇這款產品。”
“客戶會覺得‘好喝’,但是會不會‘不值這么多錢’。”
“推新品,除了關系特別好,好教育的客戶能很快接受,其他客戶接受度還是比較低,產品的整體知名度還有待提升。”
初見榆林潤澤商貿總經理張澤的時候,他正在和一家酒廠的業務經理,一起探討新產品在動銷上面臨的問題。
“如果廠家步子再大一點,像拼多多一樣,拿出百億搞補貼,那就太厲害了。”張澤解釋,這當然是玩笑話,但是這種做法其實是在探索“怎么精準地找到自己的客戶”。
相比很多傳統經銷商,張澤不僅清楚地記得每個客戶,還為他們提供細致周到的服務,他笑稱這是“一個人的新零售”。
“3000塊起家”
張澤的賣酒生涯,伴隨著當地經濟逐步發展的軌跡。
坐標陜西省榆林市神木市,中國最大煤田——神府煤田于1984年發現,開啟了當地經濟發展的新階段。1988年,二十出頭的張澤來到這里,獲得了一份百貨糖酒公司的工作。
1994年,他選擇下海,開了一家小賣部。“就是個雜貨鋪,9平米的店,放煙的貨架上,賣空的煙盒也必須擺在上面,3000元的啟動資金太少了,沒有幾件貨。”
當時,張澤店里高端一點的酒水產品是30-40元價格帶的洋河和郎酒,還有30多塊的雙溝大曲賣得也好。
1995年,他順利開出了第二家店面,1996年代理了第一款產品內蒙古的河套老窖。
河套老窖這款產品,對張澤的影響非常大,雖然沒在這款產品上掙多少錢,但是對他作為白酒經銷商起到了積累“方法論”的作用。
“這款產品當時我和廠家共同出資了6000元廣告費,在我們當地神東礦區電視臺做了半年廣告宣傳,這在當時是十分超前的。廠家的推動,對我的店的知名度、影響力提升,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張澤回憶道。
作為一級代理,1996年張澤當時給酒廠回款8萬元,“獎勵了我一輛柳州五菱,值兩萬多元。”
90年代生意好的時候,張澤一天店面的營業額可以達到4萬元。看似轟轟烈烈的生意,他卻并不在意一時的盈虧。“2000年以前做的所有產品都是為了達成同一個目的——積累我的店在當地的信譽度和美譽度。”
張澤的“賣方市場”思維和“買方市場”思維、客戶思維、品牌思維在進入酒行業初期就已經萌發。
“買方市場”
作為經銷商,張澤似乎比廠家還喜歡鉆研營銷方式。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對消費者需求的精準把控和滿足。
“1999年,全陜西第一個做買斷產品的人就是我。在金太陽這款產品的酒盒子里面放煙,也是我第一個想出來的。當時紅塔山、紫云、猴王這些消費者喜歡品牌香煙,都往酒盒子里邊放,賣得不錯。但后來因為不合規取消掉了。”張澤總結自己的營銷創新時和消費者洞察時,這樣說道。
這個時間段,張澤并沒有向名酒進軍,而是開發了一系列價位滿足當地消費需求的產品,金駱駝、金宇、金太陽都是這個時期的產品,銷量從幾千件到1萬件不等,“都沒有取得大的成功”。
這也為日后,張澤不做開發產品,埋下了伏筆。
在此之后,張澤迎來了進入酒水行業以來的“大成功”。在他自己看來,這源于自己選產品的眼光和決斷力,“選產品,一定要站在‘買方市場’的思維里做決定。”
2000年,在中央電視臺砸下2000萬元廣告費,著名歌星解曉東代言,在當時的中央電視臺1/2/5/8套頻道大做廣告宣傳的飲料產品澳的利吸引了張澤的目光。
飲料市場的競爭一直很激烈,從碳酸飲料大戰、純凈水大戰,到茶飲料大戰、果汁飲料大戰……飲料行業巨頭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統一、康師傅、娃哈哈紛紛卷入戰爭,新產品、新品牌層出不窮。
彼時,葡萄糖飲料在榆林市場尚屬空白,澳的利新型葡萄糖系列飲料,打破了飲料類型的單一性,把營養型、能量型、碳酸型、果味型融為一體,獲得了消費者認可,張澤果斷簽下了榆林地區代理。
“當時一年能賣3000萬元左右,旺季一個月賣過60幾車,全陜西就數榆林賣得快。”張澤拉著澳的利到處跑著賣,“現在榆林做酒的大戶,那時候都賣我的澳的利”。
不得不說,張澤看產品的眼光極準。
2001年,澳的利用3000萬元廣告費強力拉動全國市場,到年底,銷售額一舉突破6億元。澳的利斥資600萬元,買下多部轎車,重獎內蒙古、山西、青海、西藏等地的優秀經銷商。
那年,張澤作為優秀經銷商“喜提”一輛奧迪A6;2002年,張澤又獲得兩輛捷達轎車。
至今,張澤還清楚地記得,韓國偶像安七炫,世界跳水冠軍田亮、郭晶晶都擔任過澳的利產品形象代言人,以及那句廣告語——“亮晶晶的澳的利,想要就給你!”
2004年,隨著澳的利大勢已去,張澤再度回歸到白酒業務上來,金榆林這款產品以價格優勢徹底打開了潤澤商貿的白酒市場。
“那個時候,市場上的光瓶酒都是12瓶/箱,我在榆林首創彩箱6瓶/箱的金榆林。除了價格更低,我還在箱子里放毛巾、手套。”為此,張澤還特意去北京,花了幾千元注冊品牌。
宣傳上,張澤也常出“奇招”。金榆林的宣傳,全靠一個在墻體上寫大字的老人,開著三輪車,全榆林逐個鄉鎮“刷墻”做宣傳。他笑稱,“這是最早的‘下沉’廣告。”至今,張澤還在使用這樣的宣傳辦法。
2010年,隨著煤礦經濟的不斷升溫,神木地產酒麟州坊在當地火起來。張澤敏銳地觀察到,麟州坊在榆林當地“平時喝、辦事喝、什么場合都能喝”,既是口糧酒,又可以在宴席上用,因此果斷代理了這款產品。
“當時麟州坊一天賣400多件。很快從神木火到了周邊的縣,和我預測的差不多。”張澤表示,這主要還是源于,消費者確實對產品很認可,并且做澳的利時,就已經打通了市、縣、鄉三級市場。
這之后,張澤的“買方市場思維”逐步固化下來。
不做開發
自金榆林之后至今,張澤不再做開發產品。2010年至今,三款產品成就了他在榆林市場的領先地位——青花瓷、賴茅、摘要。2009年,汾酒在榆林市場起勢,清香型白酒形勢大好,張澤一年賣了3000萬元的青花瓷;在賴茅和摘要的運營上,張澤也創造了諸多亮眼的銷售業績。
可以看到,在“原始積累”時期,他做小產品開發,賺快錢;但從目前的產品線來看,他當下的每一步都是在布局長線,都在選擇大廠的核心產品。
面對當前醬酒的“換擋”,張澤對庫存有著自己的理解。“主線產品,即使遇到波折,放在庫里,也不會貶值,能穿越醬酒現階段的調整。”
這個看法,源自他過去在賴茅這款產品上積累的“經驗”。
2010年之前,張澤的白酒生意里沒有過多名酒的身影,但他建立起來的渠道,一樣可以賣賴茅和摘要這樣的高端產品,對此張澤有兩點思考:
把自己打造成一個IP
怎樣讓消費者以最低的成本,對一個新品牌從認知變為認可?張澤認為,把自己打造成圈里的IP是一個方法。
最近,他開通了“榆林賴茅哥”的抖音號,內容以普及白酒知識、宣傳酒文化等內容為主,“雖然發布頻率不高,但60%以上的內容為我個人原創”。
正因為有了內容載體,建微信群也水到渠成,原本陌生的群友開始在線上聚集,大家經常在線上討論如何少喝酒、喝好酒、健康喝、理性喝。張澤也常常組局,讓線上好友走到線下,成為朋友。
經營一個“有溫度”的圈子
“一個人喝酒叫借酒消愁,一群人喝酒則叫志趣相投”。張澤表示,從表面來看,自己是在經營一個圈層,但實質上則是通過酒讓更多人連接起來,傳遞一種溫度。
有了溫度,圈子的營銷優勢就更加明顯。一是只要產品夠好,朋友圈圈粉沒有成本;二是省去了線下的渠道費,讓產品更具性價比;三是熟人之間具有天然的信任感。
怎樣才能讓圈子有溫度?張澤介紹,自己目前主要采取三種方式:一是為不同興趣愛好的人建立不同的群,每群保持在50-100人;二是定期舉辦各類型線下品酒活動,增加活動場景;三是為朋友提供及時性、個性化的服務。
至于如何維系“溫度”,張澤給自己定了幾個原則。“第一,絕不無節制地刷屏銷售,避免打擾朋友;第二,朋友圈分享絕不復制粘貼信息,只發表真實的品酒活動及感悟;第三,將真正喜歡醬香型白酒的人聚在一起。”
張澤認為,傳統白酒的情感溝通與商務交流屬性,其他產品很難替代。想要獲取更多的客流,與其從代際層面謀求產品創新,不妨換個角度,從社會圈層去思考,或許會發現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