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白手起家,三次問鼎中國首富,
如今77歲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他白手起家,大膽敢闖,
一路披荊斬棘,
開墾出屬于自己的天地。
時代有我,君品相傳。由鳳凰網出品,貴州習酒聯合打造的訪談節目《君品談》第三季節目,本期對話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后,聆聽他的奮斗故事。
從上山下鄉到創業之路
“做人最好是不想輸”
1963年,由于家庭貧困,18歲的宗慶后參加“上山下鄉”運動。經歷了15年的歷練之后,1978年改革開放元年,宗慶后進入杭州工農校辦紙箱廠做校工。在校辦工廠的10年間,他做過推銷員,也辦過電扇廠、電表廠。
下鄉期間,他一天要吃5頓飯,才足以支撐體力繼續干活;為了爭第一,他白天拉完磚頭,晚上繼續動員大家一起加班。“做人最好是不想輸,那才會激勵你,不斷地往前走”。
宗慶后回憶下鄉歲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也是這些年的歷練,讓他增強了應變能力、培養了堅持不拔的精神。“要想做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做好,你現在看看現在出名的科學家也好,政治家也好,全是上過山下過鄉的,吃過苦了”。
1987年,42歲的宗慶后承包經營校辦企業經銷部。創辦兒童營養食品廠,一炮打響娃哈哈品牌。這一年也被稱為中國企業家元年,中國一批劃時代的企業家以及他們創建的公司就此誕生,娃哈哈便是其中之一。
從兼并到走向國際化
“任何一個危機都可能成為機會”
從校辦企業成長為家喻戶曉的食品飲料龍頭,哇哈哈經歷了多次重大轉折。
1991年,宗慶后所創建的、僅有100多名員工的娃哈哈營養食品廠有償兼并有2000多名職工、資不抵債的國營老廠杭州罐頭食品廠,成立了娃哈哈食品集團公司,開創了集體小廠兼并國有企業的先例。
這在當時,“社會上輿論(很)多,說(我們)瓦解國有經濟……如果照現在說法叫做國有資產流失”。面對輿論的壓力,宗慶后和娃哈哈及時得到了黨和政府的支持。省市領導親臨視察和協調,哇哈哈成為當時盤活國有資本的標桿。
宗慶后(右)向吳小莉(左)講述當年轉折
1995年底,經香港百富勤直接投資部經辦人徐新牽線,哇哈哈邀請法國達能入駐,由娃哈哈以現有廠房、設備、土地出資,百富勤、達能以現金投資組建五家合資公司。
2007年,達能欲以40億元“強行并購”娃哈哈。宗慶后親自準備材料、與達能打官司。2009年,這場歷經三年、涉及到國內國外數十起的訴訟博弈“中國民族品牌之爭”大案,在宗慶后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最終以達能敗訴而落下帷幕。“息事寧人就吃虧了,該是自己掌握真理,就要跟人家去斗,不能任人欺負 ”。
至此,宗慶后先后于2010年、2012年、2013年,三次登頂中國內地首富。
77歲仍堅持在一線工作
“我沒躺平,我還在干”
談起小時候的夢想,宗慶后說年輕時想成為一個科學家。因為當時“我們國家比較落后,要靠技術先進以后才能趕上人家先進國家”。
宗慶后介紹每日工作內容
雖然當時沒機會去學習,但當年的經歷卻練就了他隨機應變的本領。“每個人都不可能把自己的東西都想好,就能實現自己的愿望。都是在不斷變化的,碰到什么機會就做什么東西,任何一個危機都可能成為機會”。
雖然多次成為首富,但宗慶后并沒有停下工作的步伐,77歲的他現在依舊堅持行程緊湊。“勵精圖治、艱苦奮斗、勇于開拓、自強不息”是他們的企業精神,也是宗慶后一直秉承并在踐行的信念,“(我們要)為了事業堅韌地做下去”。
從貧困“走出”,他感激時代給予的機遇,也多次強調不能躺平。他將責任付諸于行,憑借著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用時間、汗水,一步步締造出強大的商業王國。
習酒用匠人精神,釀造君子品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貴州習酒《君品談》欄目自覺肩負起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弘揚“君品文化”,在新時代中探尋君子之道,傳承君品精神,與習酒一同在奔流向前的歷史中刻畫當代君子形象,聆聽君品精神背后的奮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