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美酒配佳肴。
據日本國稅廳 2005-2006 年關于日本飲酒人群為何喜歡喝酒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與食物的搭配度是日本酒民選擇酒類飲品的考慮要素之一。
△ 資料來源:野村東方國際證券
就餐時以酒搭配、根據餐食搭配特定酒類的佐餐酒文化在日本普及度較高。反觀中國則大不同!
跟日本的日常居家小酌不同,大多數中國人在就餐時并不愛喝酒,他們在就餐時很少會考慮喝酒。
同為亞洲國家,為何差距這么大?
在野村東方證券的研究報告《日本酒類消費對中國的啟示》中,我們找到了中日佐餐酒文化差距的原因。
#1、中日餐飲搭配常識的不同
日本酒民鮮少只喝某一特定品類的酒,普遍具備美酒與佳肴的搭配常識。
不同的食品搭配不同的酒,所產生的“化學反應”會不一樣。根據酒和食物的自身特性,組成互相襯托風味的搭檔。比如,吃刺身搭配吟釀酒;吃烤肉搭配生酛酒等。
哪款酒、怎么佐餐能讓這頓吃得更滿足,日本人能跟你聊個三天三夜都不停。
且多數日本人認同以酒佐餐可以增添喝酒的趣味性。
日本清酒文化研究所在去年2月,就“疫情期間如何讓居家飲用清酒變得更有意思”這個問題采訪了116個日本人,有41%的人提及了“準備一些能夠令人感到季節變化的下酒菜”,排名第一;33%的人提及了“比以往更加注意酒和菜肴的匹配程度”。
△ 資料來源:野村東方國際證券
跟日本比較,中國消費者對酒本身的口味及品質的品鑒還沒有形成一個有高度共識的評判標準。酒的品類和餐飲的搭配也尚未普及。
除了“大閘蟹搭黃酒”這一點已大致達成共識以外,一般飲酒主要以自己通常飲用的品類為主,而鮮少根據食用的餐飲來選擇飲酒品類。
再則,中國人基本上喝酒的場合都是節日歡慶、調節氣氛居多,或者迫于社交,不得不舉起酒杯。因為社交勸酒的愉悅感不高,中國消費者對于“以酒佐餐”的觀念本身并不牢固,自然也不會再深入去了解餐飲搭配常識。
△ 資料來源:野村東方國際證券
#2、中日侍酒師比例的不同
侍酒師(Sommelier)是指具備專業酒水基礎知識和技能,懂得酒水配餐以及具有鑒賞能力的專業資格持有者,不僅需要掌握酒的產區、品種和口感等知識,還需具備推薦合適的佐餐酒的能力。
這是一個職業,雖然在中國并不流行。但在日本,擁有酒類資格證書的所有職業中,侍酒師的比例非常亮眼,是很多日本人考取酒類資格證書的首要選擇。
根據日本侍酒師協會公布的數據, 2019 年全日本侍酒師證書持有者共 71,428 人,且持證數量連年增加。
△ 資料來源:野村東方國際證券
相較之下,根據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會(WSET)發布的數字顯示,2018 年中國考取侍酒師證書的總人數僅 21,986 人。
雖然WSET并未公布日本籍證書持有者的數量,但大概估計,WSET 持證者加上日本國內的侍酒師協會持證者,日本整體持有侍酒師證書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遠高于中國!
侍酒師的流行,為日本佐餐酒提供了很多搭配并廣以流傳。
#3、中日酒企宣傳重點的不同
日本佐餐酒文化的普及與日本酒企的佐餐酒搭配知識輸出密不可分。
日本酒企除了介紹自身產品,還會介紹適合與酒搭配的餐食知識,展示產品搭配菜肴清單,并從酒的口味特征、含有的成分物質詳細解析其與某款餐食合適或不合適的原因,為消費者提供了深度的鑒賞知識。
△ 資料來源:野村東方國際證券
此外,從日本的酒類廣告我們可以看出,日本的酒企在產品宣傳上更為看重產品本身的口感及與佳肴的搭配。日本某燒酎品牌的廣告語 為“搭配日本料理,本格燒酎為佳”。
同為古越龍山的廣告,在日本播放時,強調了“冰鎮黃酒的口感和焦脆的煎餃十分相配”;在中國播放時,則以其歷史悠久以及中國馳名商標作為廣告語。
△ 資料來源:野村東方國際證券
這是因為中國酒企在宣傳時,比起口感、口味等產品自身特征,往往更為強調自身的品牌價值、歷史及制作工藝。
茅臺的廣告詞“國酒茅臺,玉液之冠”、“金獎茅臺酒,誠交天下友”等,后起之秀江小白的廣告里以心靈雞湯為主,如“有理闖天下,有酒我不怕”,都不是從酒本身的描述作為賣點,這也許也跟兩國消費者的購買習慣相關。
佐餐酒習慣有助于提升飲酒頻次,增加酒類消費量。
對比日本,目前佐餐酒文化在中國的普及度遠遠不夠。如果中國想把酒的銷量提升,需要時間為佐餐酒文化做一個沉淀。
以上。
相比日本這個佐餐常識普及的國家,我們這些年都喝了個寂寞...
當然,此處并非強調人要多喝酒,這里要表達的是一種健康的佐餐酒文化。適量,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