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邑白蘭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紀,當時的荷蘭定居者來到法國干邑地區購買鹽,木材和葡萄酒。然而,由于回家的路途遙遠導致所購買的葡萄酒難以長期保存,他們需要找到更好的保存方法。
荷蘭定居者首先將葡萄酒蒸餾成eau-de-vie,這是一個很好的保存解決方案,但最終他們實現了第二次蒸餾,以獲得更精細,更優雅和令人愉悅的產品。這基本上就是白蘭地的誕生的過程。事實上,白蘭地這個詞來自荷蘭語“brandewijn”,意思是燒酒。
白蘭地在世界各地生產,但只有在法國干邑地區生產的白蘭地,并且在最嚴格的指導下,可稱為“干邑”,干邑地區位于法國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夏朗德省。
每個區域都是不同的AOC,可產生具有不同特征和老化潛力的干邑,術語“Fine Champagne”是指由Grande和Petite Champagne eaux-de-vie組成的干邑,含有至少50%的香檳。
即使在規定的區域內,如果生產的干邑不符合BNIC-Bureau National Interprofessionel du Cognac規定的嚴格標準,也不能稱為干邑。
例如,根據規定,干邑必須在法國橡木桶中陳釀至少30個月,主要來自法國中部的Limousin和Tron?ais。它必須通過傳統銅Charentais蒸餾器中的雙蒸餾獲得。生產者可能只在收獲后的11月1日至3月31日之間蒸餾。當然,使用的葡萄酒必須來自特定的白葡萄品種。
白玉霓是現代干邑的主要品種,在影響整個歐洲的19世紀70年代的葡萄蚜蟲危機之前,白福爾是干邑的主要品種。危機過后,干邑地區的葡萄園重新種植了白玉霓,主要是因為它具有高酸度,謹慎的香氣和抗感染能力。直到今天,白玉霓仍然是主要品種,因為它通常是95%的混合物,其余由白福爾和鴿籠白組成。盡管白福爾溫度較高且難以維持,但一些生產商仍渴望以大多數白福爾重新種植葡萄園,并重新使用老式干邑白蘭地。
制作干邑白蘭地的過程始于在氣動壓榨機中壓榨白葡萄以接收葡萄汁,然后進行10天的發酵。由此產生的白葡萄酒具有強酸性和非常果味,低酒精含量(8-10o)。蒸餾的目的是選擇和濃縮葡萄酒中所含的香氣,蒸餾是通過加熱葡萄酒來完成的,這是一種從酒中的有機非揮發性成分中精細分離酒精和其他揮發性成分的過程。
干邑白蘭地的蒸餾只能在“夏朗德蒸餾器”中進行,過去400年來該鍋仍在使用。它由銅制成,主要由鍋爐,洋蔥形頭,天鵝頸和插入水箱中的冷凝蛇紋組成。銅是一種極好的熱導體,其化學性質使其能夠固定和消除不希望的脂肪酸,否則會損害味道。在第一次蒸餾過程中,將白葡萄酒煮沸并釋放出酒精蒸氣。當它們穿過蛇紋石時,它們變成了一種叫做“brouillis”的乳狀液體。在第二次蒸餾中,另外稱為“la bonne chauffe”,再次將billillis煮沸以產生清澈的液體eau-de-vie,然后將其倒入橡木桶中并保持陳釀。
老化過程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可以在eau-de-vie,木材和空氣之間進行持續的交換。干邑白蘭地的陳釀時間越長,所產生的香氣和復雜性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