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WBO團隊
編 | Candy
近日,有酒商向烈酒商業觀察反映,市場上有的日本威士忌(簡稱“日威”)品牌是用蘇格蘭或其他地區產原酒進行灌裝,以日威名義進行銷售,很多酒商開始對其酒瓶里的真實身份提出質疑。
同時,“日威”價格暴漲后是否存在泡沫的討論,行業一直沒有停止。
兩個看似孤立的又同時被行業關注的事件,之間有沒有聯系?通過對日威背后真實身份的分析,我們又能不能找到關于日威是否存在泡沫問題的答案?
日威稀缺嗎?
有酒商提及日威最近的暴漲行為稱:漲價是正常的,“日威”是相對稀缺的威士忌。
我們首先要弄懂什么是“日威”?“日威”真正稀缺嗎?日本有關威士忌的法規是在1953年制訂的,近70年間并沒有修改,關于日本威士忌的定義與規定也相對模糊。日本政府并沒有規定在日本生產才能算“日本威士忌”,所以即使是其他國家生產的威士忌,只要出口到日本有執照的工廠進行裝瓶,也可以稱為“日本威士忌”。日本威士忌甚至還允許添加食用酒精、其他烈酒、香料、色素,而且比例還相當高。這些行為在蘇格蘭威士忌的法律法規中,都是嚴令禁止的。
而蘇格蘭明確規定,所有蘇格蘭威士忌必須在蘇格蘭進行蒸餾、橡木桶陳年以及裝瓶,并且只有在橡木桶中陳年三年以上才能被稱為蘇格蘭威士忌。
知名威士忌作家Dave Broom曾在scotchwhisky.com專欄中寫道,日本過于寬松的威士忌法規不能再被忽視。
據國際葡萄酒與烈酒數據分析公司(IWSR)數據顯示,日本威士忌每年的蒸餾量大約為3800萬公升,但每年的威士忌進口加工量高達9400萬公升,每年進口4200萬公升蘇格蘭威士忌,其中60%是散裝威士忌,而年出口達到5721萬公升威士忌。
顯然,一瓶來自日本的威士忌產品,瓶中的酒液究竟有多少是在日本本土釀造的威士忌,那么我們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在中國市場不斷漲價的日威有泡沫嗎?
記者發現,在WHISKY L!天貓旗艦店內,山崎12年售價為2300元,而市場上大部分蘇格蘭12年單一麥芽威士忌價格都在200-300元之間。
很多經銷商提及“日威”暴漲的原因是“產量稀缺、成本高企以及工匠精神”。但是,由于相關法律的不嚴謹,日本廠商每年進口4200萬公升蘇格蘭威士忌,其中60%是散裝威士忌。顯然,很多日威瓶子里裝的是來自蘇格蘭的威士忌,如果打上日文就能貴幾倍,你還認為沒有泡沫嗎?用數倍于蘇格蘭威士忌的價格買到并不是在日本釀造的“日威”,試問消費者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巨大的價格差、模糊的產地界定,無疑為以上酒商反映的現象提供了溫床。2018年,時任Nikka威士忌國際業務發展經理惠美智子曾表示:“許多生產商為了從消費者對日本威士忌的極度渴望中獲利而鉆這樣那樣漏洞的空子,并且這樣的案例正在不斷增加。”
廈門威坊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子蓉表示,不僅僅是日威,在資本的追捧之下,高年份單一麥芽威士忌都被賦予了一定的金融屬性,泡沫肯定是存在的,只是目前暫無破滅之虞,但未來就不好說了。
部分威士忌經銷商的態度
對于日威的這種現象,業內人士都表示盡管符合法規,但長此以往,必將對日威的整體聲譽造成負面影響。
花雅酒業中國區總裁劉峰偉表示,由于日威價格高企,加上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確實存在用其他產區原酒灌裝再以日威品牌銷售的情況,這與陽澄湖的“洗澡蟹”有異曲同工之處,是一種有違商業道德的行為。他認為這是一個產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面臨的問題,這需要時間來規范,從協會開始再到法律層面。
鄭子蓉談到,日威行業的這種做法損害了日威的整體形象,尤其是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利用其他產區原酒灌裝再以日威名義銷售,謀取巨大的利潤差,長此以往,會失去日威在消費者中的口碑。
福建漳州鑫酒匯負責人張建生告訴記者,這種現象在市場上已經出現,且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此舉無疑會稀釋日威近年來頻獲大獎建立起來的國際聲譽。他認為主要是因為知名日威名牌長期供貨不足,價格一再拉高,導致市場盲目追捧,為了蹭這個熱度,一些小品牌不惜做出這樣的舉動來獲利。
對于這種現象,張建生認為日本政府應該盡快從法律層面來規范,對產地保護進行立法,不然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不利于日威的長遠發展,也不利于市場的規范化。對目前的立法進度,他略顯失望。
深圳市麥特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宏泉告訴記者,有一些專門做OEM的酒廠,它們多數從蘇格蘭進口原酒,在日本灌裝,并通過精美包裝及響亮的名字來混淆消費者,這種酒廠是以商業為目的,重牟利不重質量,會對日威市場造成損害。
對于日威真實身份的判定以及標準模糊的現狀,日本國內一些機構也在嘗試做出明確細化。日本威士忌研究協會就將在日本生產的威士忌分為了以下三個類別:日本威士忌、日本New Make威士忌和日本制威士忌酒,并對其提出了更明確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