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是與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金酒齊名的“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從這樣的冠譽中,似乎可以認為中國白酒在世界酒類市場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力。
而從各個數據來看,中國白酒確實存在著發展困境,大多數創收都是由國內市場完成,海外市場的表現堪稱“舉步維艱”。
同為蒸餾酒標桿,為何威士忌、白蘭地等其他國際名酒能夠大步走向世界,而中國白酒,卻只能靜靜獨享本國的“狂歡”?
1
“中國白酒的海外創收之‘微’為甚”
日前,從中國白酒2020年度業績報告來看,海外創收之“微”為甚,報告顯示,2020年度,中國白酒出口量僅占其總產量的0.19%和世界烈酒出口量的1%,而出口額僅占銷售收入的0.56%和世界烈酒出口額的2%。
2010年至2020年中國白酒出口量與產銷量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白酒出口占銷比僅為0.06%,之后以極其緩慢的速度增長,直到2018-2020年的三年間,這一數值也才僅僅維持在0.2%以上。當把中國白酒市場進一步細分后,問題會更加凸顯,例如以我國頭部酒企的茅臺、瀘州老窖、古井貢酒的三家酒企為例,2019年各自的海外營收分別只占總營收的3.5%、0.9%和0.11%,2020年則進一步下降到了2.6%、0.3%和0.09%。
2
“原因為何?”
筆者認為有三大原因。
其一,本國市場過于巨大。中國龐大的酒類消費市場確實是引以為傲的閃光點,這對本國白酒企業來說無疑是好事,可以不必花費過高的成本去開拓國際市場,也不必承擔太多的風險來面對海外市場的一系列不確定因素,于是很多白酒企業不愿開拓海外市場。
其二,海外市場針對中國白酒,形成了多種形式的貿易壁壘。眾所周知,一國商品想要出口到外國市場,勢必要獲得該國市場的許可,其中就包括一系列限制性政策。中國白酒出口困難重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面臨著大多數國家的高額貿易壁壘。由于國外對烈酒征稅方式與我國大不相同,我國對外出口白酒往往需要繳納數倍于國內的關稅與消費稅,這對于廣大白酒企業而言,無疑是大大提高了出口難度,增加了出口成本與風險。
其三,外國酒文化和消費者取向與中國白酒較難磨合。一方面,很多洋酒真正做到了“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無論是宴會酬賓,還是酒吧小酌,都可以享用一杯冰鎮的威士忌和白蘭地,這是外國酒文化市場由來已久的共識,也是外國酒消費者所見略同的樂趣,反觀中國白酒,大多數出現的場合都較為正式且單一,主要是傳統飯局;另一方面,中國白酒實際上和洋酒有著本質口味上的不同,讓習慣了洋酒的外國消費者難以適應這種獨特的風味氣息,中國白酒內部都劃分成了多種香型,且每種香型都各具特色,想讓外國消費者短時間內享受如此別樣又豐富的酒類,的確較為困難。
中國白酒企業如何在國際市場上打開銷路,始終是一道難題。當然,過于杞人憂天也大可不必。國際貿易的發展始終以國家綜合實力為保障,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夯實穩固,以及RCEP多邊協定的簽署,中國有能力、也有信心在日趨復雜多樣的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并在此基礎上繼續促進中國白酒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提升。
文章源自: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