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 Candy
近日,賓三得利(Beam Suntory)已同意支付1957萬美元的罰款,約合人民幣1.286億元,以解決其對印度子公司行賄政府官員的調查。
賓三得利與美國司法部(DOJ)達成協議,以結束政府對飲料集團及其印度子公司行賄行為的調查,該調查首次于2012年披露。
對于違反美國《反海外腐敗法》(FCPA)的行賄行為,該公司將支付1957萬美元的刑事罰款。三得利因與美國司法部的調查合作而受到罰款10%的減免。
調查結果顯示:該子公司數年前就涉及行賄行為
早在2018年,賓三得利就支付了820萬美元,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U.S.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就相關民事索賠達成和解。
和解協議顯示,在2006年至2012年期間,賓三得利收購印度業務以來,該子公司主要通過第三方銷售推廣者和分銷商向印度官員行賄,以供公司在印度的“出售和銷售”業務。
在一個案件中,賓三得利的印度分公司,向一名印度高級官員行賄100萬印度盧比,根據當時的匯率,約合1.8萬美元(人民幣11.8萬元),行賄目的為換取批準將該公司的“即飲”產品裝瓶。
檢察官表示,這筆賄賂是由賓三得利亞太和南美地區業務部門的高管授權,這名高管試圖通過印度分公司的第三方裝瓶商支付這筆款項來掩蓋這筆款項。
賓三得利被刑事罰款的原因歸于兩方面
據檢察官表示,賓三得利被刑事罰款的原因歸于兩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基于行賄,多名高管參與。賓三得利之前的兩名高管,一名在賓三得利的法律部,另一名在賓三得利的印度子公司,他們的參與都加劇了案件的嚴重性。
另一方面是,來源于自身的不重視。盡管外部顧問曾多次發出警告,但賓三得利也未能采取措施來阻止這一行為和控制內部會計體系,還將賄賂虛假記錄為傭金費用,并拒絕接受賄賂指控的責任。
美國司法部表示:“賓三得利及其印度子公司不僅向印度政府官員行賄,他們故意沒有實施內部控制以防止賄賂,并偽造賬簿和記錄以掩蓋腐敗活動。”
起訴協議被推遲了三年,并于10月27日,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北區地方法院開封。作為延遲協議的一部分,賓三得利將繼續與該部門合作,進行與該公司有關的刑事調查。此外,該協議還規定,賓三得利將加強其合規計劃,并向其報告執行情況。
對于這次調查結果,賓三得利做出回應
賓三得利的總法律顧問托德·布魯姆奎斯特(Todd Bloomquist)表示,公司很高興能拋開這件事。他說:“我們公司致力于以正確的方式開展業務,我們為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感到自豪,在這一過程的每一步都保持誠信和透明。”
賓三得利表示,已經解雇了違反公司商業行為守則和道德規范的員工,并暫停了在印度的所有商業活動,直到確信該公司可以合規經營。該公司還表示,已實施“嚴格控制”并加強了其全球合規職能,以迅速發現問題。賓三得利在印度擁有約300名員工,在古爾岡,新德里,孟買,班加羅爾,海得拉巴,加爾各答設有辦事處,并在拉賈斯坦邦設有主要的裝瓶廠。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表示,該公司已設定了到2030年在印度的“十億美元目標”。去年,該公司任命Praveen K Kadle為該公司印度分公司的獨立董事兼董事會主席。
賓三得利
Beam Suntory
賓三得利(Beam Suntory)作為全球第三大頂級烈酒集團,同時是全球第三大威士忌生產商、第五大單一麥芽威士忌生產商,旗下囊括多個威士忌品牌,產品涵蓋威士忌五大產區:美國、加拿大、愛爾蘭、蘇格蘭和日本。賓三得利前身為日本三得利株式會社,是一家以生產和銷售啤酒、洋酒、軟飲料為主要業務的老牌企業。
三得利不但將日本各項事業發展到世界各地,還創立了強盛的商業帝國。2014年通過收購美國烈酒生產商金賓酒業(Beam Inc.),將公司命名為賓三得利(Beam Suntory),正式成為全球第三大烈酒集團。現今賓三得利旗下威士忌品牌有:金賓波本威士忌(Jim Beam)、美格波本威士忌(Maker's Mark)、波摩(Bowmore)、拿破侖干邑(Courvoisier Cognac),以及三得利旗下日本威士忌品牌山崎(Yamazaki)、白州(Hakushu)、響(Hibiki)、角牌(Kakubin)等。)
文章部分來源: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