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對人類歷史最近一百年的回溯中發現,每一次技術變革,都會引發全新的人與信息交互方式的變革,也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工作生活方式的改變。人類社會的秩序建立在共識的基礎上,沒有共識的規則,就不可能有正常的社會關系。而數字社會是一個高度萬物互聯的社會,它與傳統社會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它能夠運用數字資源,達成傳統社會所不能達成的目標,而區塊鏈作為一種新的數字技術,代表了一種開放和創新的精神,也代表了一種對現實的超越與溫度。
(一) 時間銀行
正如羅素所說“能夠聰明的利用閑暇時間是文明最后的產物。”伴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和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發展,人們的閑暇時間不斷增多,如何合理安排并創造價值,讓時間和空間具有可交換性,美國一位教授埃德加?卡恩(Edgar S. Cahn)在上個世紀90年代提出了完整的“時間銀行”概念,并付諸實踐。
2018年年末,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出現重大拐點:老少結構開始倒置,60歲以上老齡人口的數量和占總人口比重首次超過少兒人口的數量和占總人口比重,隨著中國從年輕社會到老齡社會的轉型,“年輕存時間、年老享服務”的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愛心循環的模式,也在多地落地。
但是如何解決異地時間提取和通兌問題,以及單位時間創造的價值如何衡量,如何設計時間的一般等價物等機制設計問題,如何構建能夠支撐時間銀行運作的技術基礎和技術體系的問題,在區塊鏈技術出現之前,是沒有很好的答案的。
我們知道,人類社會的數字化躍遷基于個體數字化,個體的數字化基于信息的數字化,信息的數字化則需要嵌入每個人的時空行為,區塊鏈作為一種時間編碼和空間編碼的結合體,擁有時間戳、智能合約、分布式記賬三種工具,它能夠記錄每一個每一天的時空行為,因此區塊鏈作為一種技術基礎,成為了人與人之間的時空交換的唯一合適載體,世界各地的時間銀行所面臨的問題,將有望得到解決。
(二) 公益事業的數字化
在傳統的公益形式中,貨幣和財富或者各類資源占據了重要的比重,但財富本身是有限資源,財富在公益形式的流轉過程中也會存在一些追溯、信任的問題,在2019年95公益周期間,阿里巴巴正式對外發布“鏈上公益計劃”,基于區塊鏈打造透明公益基礎設施,并向全行業開放。同期,基于該計劃的第一個區塊鏈公益項目也同步落地,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實現了公益項目善款可上鏈、過程可存證、信息可追溯、反饋可觸達的多端參與模式。
另一個大膽的想象是,不僅財富可以作為公益的主題,如果將時間資源也納入人們的“財富”體系中,空余時間的流轉也能創造巨大的價值,這在某種程度上呼應了前文提到的時間銀行,另一個角度上講,也是對科技介入的一種呼吁——將有形變無形。
馭凡教育表示綜合以上兩點,不難得出結論,區塊鏈是實現人們時空新模式的技術基礎。在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無論是從公益科技化的角度還是建設有溫度的數字社會的角度,區塊鏈作為一種底層技術邏輯,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好區塊鏈這個工具,我們可以構建新一代價值互聯體系,推動新基建迅速鋪開,讓數字經濟走向更普惠、透明、可信的美好未來。
海量而專業的區塊鏈知識,在這里,您會得到更多的干貨,(馭凡學堂) 公號期待你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