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上總是充斥著各種奇形怪狀的新聞,最近看到一個公眾號推送,說小米旗下的一個電商平臺要眾籌搞威士忌。他們的宣傳語引起了我的注意,“用誠意與實力證明,一款專為國人口感釀造的中國威士忌來了”。
那這款專為中國人釀造的威士忌是咋做出來的呢?天然泉水,陶壇桶陳,糯高粱。
呵呵,給液態法發酵白酒過個桶就敢當威士忌賣啊?用的還是連續蒸餾的科菲蒸餾器,這玩意出酒率確實高啊。
就成本這么低的一個東西,竟然也能賣到98塊錢一斤。有的公眾號竟然敢說這是“年輕人的第一杯威士忌”,中國年輕人又不傻!
01
中國企業為什么要做威士忌?
這兩年經常可以看到中國白酒企業與威士忌“勾搭”的新聞。2019年洋河跟帝亞吉歐合作推出了一款“中仕忌”,這款酒號稱“體現了對中國消費者的尊重,為中國味蕾特制”,結果就是把蘇格蘭調和威士忌過了一下陶壇。看酒評這些陶壇應該是沒用過的,其實我倒是想見識一下白酒是否會給蘇格蘭威士忌帶來更多的風味。這款酒在我看來,只是兩個集團的一次宣傳活動罷了。
不過,有的中國白酒企業真的用威士忌兌了白酒。勁酒在2020年推出了“勁仕”,這是一款“威士忌風味草本烈酒”。這酒是用蘇格蘭威士,清香型白酒,再加草本植物勾兌而成。號稱用清香型白酒調整威士忌的“沖”。你說你勁酒也就是個小曲清香型白酒,蹭熱度還蹭出優越感了。再說了這酒在中國標準下,只能叫露酒好吧。
不止是白酒企業,據說青島啤酒也準備進軍威士忌行業,當然,啤酒跟威士忌還是有淵源的。另外,百潤股份也要投資8.7個億建設威士忌生產基地,它的主營產品RIO預調雞尾酒本來就需要威士忌做基酒,這無可厚非,但是考慮到百潤本來的主業是香料香精,不禁讓人有點怕怕的。
這么多中國酒企突然之間一起發力涉足威士忌行業,當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從21世紀初以來,蘇格蘭威士忌直接向中國的出口額每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而且威士忌的毛利比較高,帝亞吉歐的毛利達到60%左右,重要的是,威士忌的價格正在上漲。高增長加高毛利,真是資本的最愛。
另一方面,傳統白酒的消費者老齡化明顯,雖然現在的白酒市場體量巨大,但是發展前景堪憂。而威士忌的消費群體以年輕的高收入人群為主,雖然現在體量上與白酒市場無法相比,但是未來可期。
實際上這些大企業投資威士忌,更多的是為了在資本市場上講故事,方便融資罷了。至于最后酒賣的怎么樣并不重要,錢先圈進來再說。
02
中國人為什么要喝威士忌?
那么,進口威士忌增長,是不是意味著國產威士忌就有機會呢?并不見得。
其實這些準備進軍國產威士忌的企業還沒搞清楚,世界上這么多種烈酒,中國的年輕人為什么選擇了威士忌?
首先當然是品質,我常說在《蘇格蘭威士忌法》的嚴格監管下,蘇格蘭威士忌的品質一直是最令人稱道的。反觀白酒,近幾十年,不斷的各種負面新聞不斷,添加劑,以次充好,漲價降質。至少品質是中國年輕人拋棄白酒的一個重要原因。
品質很重要,但是真正吸引年輕人的是威士忌代表的“精英階層”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可能會說,威士忌最早就是窮人的飲料,有什么好吹的。確實如此,但是經過200多年的發展,威士忌早就不是國外窮人喝的起的了,便宜大碗的伏特加才是他們的首選。
我還記得第一次看《廣告狂人》的時候,看著那些“風騷”的西裝男,依在吧臺上一杯一杯的灌威士忌,那種“精英中產階級”的風格真的很打動人。再看看國外威士忌的受眾,美國總統,英國王室,黑幫老大,鋼鐵俠,連以前喝馬提尼的007都喝威士忌了。這正是蘇格蘭威士忌用近百年時間給自己塑造的產品形象。
有的人會說,威士忌附加了太多的背景,故事之類的東西帶來的溢價,我們應該只追求味道就好了。我想說的是,別鬧了,只關注味道,沒多少年輕人會去喝烈酒好吧。威士忌作為一種烈酒,不見得就比白酒好喝很多。從味道上說,有的朋友可能會覺得,醬香型白酒的味道像糊鍋底,醬缸,油漆;濃香型的味道像火車站公共廁所。那么威士忌的味道也不總是那么美妙,泥煤威士忌像消毒水,燒木柴,魚腥味;雪莉桶威士忌總是能讓你感受到類似臭雞蛋的硫化物和中藥湯的味道。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喝到過任何一款威士忌味道能比得上雪碧的。那年輕人為啥要喝威士忌呢?
威士忌給自己設計和附加的各種形象,都是為了讓我們認識它。正是這些附加的東西,才是我們選擇某個品牌威士忌最主要的原因。假如我把茅臺裝在礦泉水瓶子里,跟別人說這是茅臺鎮某家酒廠的酒,會有人敢喝嗎?茅臺首先要是茅臺,人們才會去討論它的味道。威士忌也是一樣的,無論是音樂,繪畫,寶石,皮具還是手表,所有奢侈品營銷的本質都是共通的。
最近看到一個說法,說中國人喝威士忌是因為“虛假的優越感”。恰恰相反,這種“優越感”是特別真實的。當年輕人鄙夷的看著那些喝著茅臺,講著黃色段子,肥頭大耳的中老年男性的時候,威士忌就是他們拒絕“油膩”的理智選擇。有的人說中國年輕人喝威士忌是崇洋媚外,在我看來,無論哪個國家產的,無論多貴的酒,中國年輕人都喝的起,這才是一種真正的民族自信。
03
中國可以沒有國產威士忌!
其實生產威士忌并不是特別復雜的事情,從原理到工藝都很容易模仿,畢竟日本,印度都有自己的威士忌了。那么我國能不能釀造出色的威士忌呢?
我認為是沒可能的。畢竟喝威士忌只要有錢就可以了,但是釀造威士忌是需要文化認同感的。每當這個時候,就會有人提臺灣威士忌,首先我要聲明,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臺灣在文化上與大陸實際上是割裂的,臺灣的“西化”程度并不比日本低,所以我認為在討論國產威士忌的時候,可以不把臺灣威士忌包括在內。
觀察過目前公布的國產威士忌項目之后,我發現這些企業不僅對威士忌沒有文化認同,而且也不想認同,他們只想用自己最膚淺的認識來做威士忌。
我以前看到過國產威士忌非常反智的言論。福建某建在山上的威士忌酒廠總裁接受專訪,用幾千字論述了“威士忌就是白酒,只是用橡木桶染了個色”,這篇專訪的最后結論就是“威士忌根本不是洋酒,它就是國酒!”那股撒潑打滾的勁頭,簡直能讓蘇格蘭人懷疑人生。就這樣的人搞出來的國產威士忌,我反正是不敢喝,怕上頭。
各種所謂“符合中國人口感”,“打破傳統”,“建立新標準”之類的說辭,只不過是為了掩蓋他們想趕緊把自己蒸餾出來的劣質酒精賣出去的目的,從本質上,他們與那個用木頭片泡酒精的老余沒有啥區別。
其實國產威士忌一直都存在著,打開淘寶隨便搜一下,你就會發現山東煙臺簡直就是中國的Dufftown,從家中擺柜到夜店充場,各種級別的威士忌應有盡有,而長春和廣東的一些廠家,則更喜歡偏日式的包裝。至于這些威士忌是從哪來的,怎么生產出來的,就不得而知了。
對中國企業來說,威士忌行業有一個特別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投資的回收周期太長了,蘇格蘭威士忌行業測算,一家威士忌酒廠要10之后才能實現盈利。中國經濟對投資的收益率和資本的效率要求實在太高了,這不是壞事,我們改革開放30年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這種對效率的追求,但是它不適合做威士忌。
未來不排除會有像樣的國產威士忌產出,比如保樂力加在峨眉山投資的酒廠,但是考慮到峨眉畢竟是儒釋道三家文化共聚的仙山,這家酒廠就算把自己的威士忌說成“神仙水”我也不會太意外,貴是肯定的了。
還有就是,一些威士忌發燒友可能會搞出一些小規模的威士忌酒廠,能否有持續性,我是不看好的。因為實際上威士忌的消費場景決定了它的市場規模不會太大,不會支持太多新品牌存活下來。
不管怎么說,威士忌只是一個舶來品,別人做的好,我們買來喝就可以了,這又不是啥關乎國計民生的產業,不必強求國產,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