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酒的世界地理”:伏特加引發的“正統爭議”
伏特加作為世界七大蒸餾酒之一,引發的爭端自然不會少,關于伏特加“正統性”的爭議就吵上了歐盟法庭兩次。我們普遍都認為伏特加屬于俄羅斯,那為什么還有正統性之爭呢?那就得來聊聊兩次爭議都是什么。
爭議一
一開始的爭議,是關于誰有權利宣稱自己是發源國。
1977年正是勃列日涅夫當政時代,美國突然質疑蘇聯伏特加酒的品牌合法性,提出蘇聯并非最先開始釀造伏特加的國家,并對國際市場上銷售的蘇聯一系列伏特加產品提出產權異議。
美國藍天伏特加(圖片來源網絡)
美國認為,蘇聯生產伏特加酒的時間是1923年8月 26 日,即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頒布解除禁止釀造伏特加酒的法令之后,而美國生產伏特加酒的時間,卻是在1918-1921年間。當時俄國爆發革命,包括伏特加酒生產商在內的俄國僑民紛紛逃亡西方,并在美國辦廠造酒。從時間上看,美國早于蘇聯生產伏特加,所以認為伏特加產權應歸美國。
世人從未懷疑伏特加酒是俄羅斯的發明!
蘇聯一方面從政治上回應美國的質疑,抨擊美國此舉是企圖剝奪蘇聯出口伏特加酒的國際資格,美國企圖通過這種方式,迫使蘇聯停止使用伏特加酒的品牌和在全球廣告推廣,達到損害蘇聯商業利益和貶損蘇聯國家形象的目的。另一方面,蘇聯政府責令波赫列博金(BЛbMNoxлe6KH)撰寫了一本專著《伏特加史話》(NcTOp BOAK ),試圖以此證明伏特加是俄國發明的,反擊美國的挑戰。
美國為什么會認為質疑伏特加產權?并認為早于蘇聯呢?
那是因為列寧1917年創建蘇維埃政權后便宣稱,新生的無產階級紅色政權不是沙俄的繼承者,也不承認沙俄政權所欠的債務和簽署的一系列法令和條約。按此推理,蘇維埃政府于1917年12月下令禁止生產伏特加酒的法令跟沙俄的法令毫無關系。這么理解的話,蘇聯生產伏特加的時間確實晚于美國。
美蘇伏特加酒之爭鬧得不可開交時,波蘭政府跑出來插了一杠子。
波蘭雪樹伏特加(圖片來源網絡)
1978年,波蘭政府就“伏特加”這個名字的商業專用權和紅牌伏特加的slogan,將蘇聯告上國際法庭。波蘭政府公開宣稱,早在波蘭王國(創建于1025年)時期,波蘭人就發明了伏特加酒,這個時間遠早于俄國生產伏特加的時間。
波蘭當時在蘇聯社會主義大家庭,蘇聯鑒于友好關系和礙于情面并未理會波蘭的抱怨和要求。后來發現波蘭當真要和它爭奪伏特加酒的發明權。
蘇聯和波蘭各自引述歷史文獻來支持自己的正統性,來爭奪在酒標上標示“伏特加”的專屬權,事情至此進入白熱化。
但這場紛爭最終以和局收場。雖然雙方都提出具說服力的證據,卻沒有任何法規成為定論。西方世界主導國際市場,市場經濟只講事實與法律。
爭議二
二十世紀末,由于歐盟委員會針對不同伏特加種類提出法案,使得“伏特加帶”的成員國群起主張:只有以馬鈴薯、谷物、糖蜜為原料制作的烈酒,才有資格冠上“伏特加”的名號。
引發這次爭端的是名為詩洛珂的新品牌,它以葡萄為原料,制作出與傳統伏特加迥然不同更甜更滑順的伏特加。
現今常見以單一谷物來生產伏特加,在過去則是使用多種基底原料。傳統認為,與使用較昂貴的小麥或黑麥的基底相比,用馬鈴薯和甜菜組成的基底雖然便宜,質量也比較差。
詩珞珂伏特加(圖片來源網絡)
詩洛珂就是因此而引發爭議。“伏特加帶”成員國認為,這款烈酒不應與他們的產品一樣標示為“伏特加”,因為它的原料是葡萄,而不是由谷物、糖蜜或馬鈴薯蒸餾而成。由于其他伏特加生產國希望能夠放寬伏特加的定義規范,德國政治家霍斯特·施內爾哈特(Horst Schnellhardt)提出了一個妥協的解決方式:凡不是以馬鈴薯、谷物、糖蜜這三種原料制成的伏特加,必須在酒標上注明——**制成的伏特加
因此“施內爾哈特協議”(Schnellhardt Compromise)的重要性在于,此后全球各地消費者能明辨所購買的伏特加的血統。
簡單總結一下,關于伏特加的兩次爭議,第一次是因為伏特加的起源而掀起的,伏特加的起源與美國是沒有什么關系的,主要還是在于現今的俄羅斯和波蘭。第二次爭議則是伏特加酒的原料選擇,提醒大家選擇伏特加時也看看酒標。
——部分資料來源《世界烈酒入門》
——完——
李尋老師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