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點 ? 藍字 加關注 老朋友點 ↗ 右上角 分享
寫在前面:
首先,最近某電影中談到了印度生產的抗癌仿制藥,隨后不少媒體順勢展開,談到了印度威士忌。飲事Life發現很多朋友開始對印度威士忌感興趣了,其實在很久以前,飲事Life的《「Whisky十宗最 09」最暢銷的威士忌》這篇文章,就為大家講過為什么印度威士忌是“全球老大”,相信很多老朋友已經看過了,但是最近有很多新朋友加入到了飲事Life大家庭,借著這個機會再將上述文章發出來,感興趣的新朋友可以從中一窺印度威士忌的概貌,而老朋友們也可以重溫一下哦。
其次,本文內容十分豐富,篇幅較長,如果一次看不完,可以收藏起來,日后慢慢看哦!
最后,在文末還有《Whisky十宗最》系列的前8篇文章索引,也歡迎大家閱讀收藏,并期待您留言與我們互動探討。
一、它是誰?
在我們這顆璀璨的星球上,據說最古老的酒精是由落地野果自然發酵而來的。而據史料記載,大約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釀酒的原始技術。中國人在幾千年的時間里,不斷提升釀酒技術,并將其傳播到了全球各處。時間來到當下,話說威士忌目前已經成為了全球酒類飲料市場中的中堅力量,那么什么威士忌最暢銷呢?最暢銷的威士忌是否源于酒的發源地——中國呢?其實不然,雖然中國臺灣省近幾年涌現出了Kavalan(噶瑪蘭)和南投兩個威士忌業界的黑馬品牌,最近幾年也斬獲了無數國際大獎,但它們的產銷量依然與業界領頭羊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最暢銷的威士忌品牌不在中國,那它會是誰呢?又來自哪里呢?是我們熟悉的Johnnie Walker?Chivas?亦或是Jack Daniels?很遺憾,其實都不是!地球上最暢銷的威士忌來自于一個神秘的國度,而這個威士忌品牌對于大多數傳統威士忌(本文中的傳統威士忌特指以大麥等谷物為原料,且至少在橡木桶中陳年三年以上的威士忌)愛好者來說也還是比較陌生的,因為它基本上是自產自銷,它家的威士忌絕大部分都是在本國消化的,只有少量用于出口。
2017月6月12日,北京時間的上午,世界知名的酒類飲料雜志——Drinks International(下稱:DI)發布了新鮮出爐的2016年全球威士忌銷量排行榜。上文所述來自于神秘國度的威士忌品牌再度衛冕成功,連續N年蟬聯世界最暢銷威士忌冠軍,不但秒殺酒類發源地——中國,同時也將威士忌的發源地愛爾蘭和蘇格蘭遠遠的甩在身后,成為了名副其實、無可爭議的全球最暢銷威士忌品牌。而且不僅如此,它不但是全球最暢銷的威士忌品牌,還是全球最暢銷的烈酒品牌。伏特加、朗姆酒、金酒,乃至于中國白酒,皆難望其項背。除它以外,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烈酒,及相關品牌,能夠出其右。它成為了這個星球上名副其實的烈酒霸主,而且因其這些年來成長速度異常迅速,并逐步拉大了與競爭對手間的差距。所以,這個源自神秘國家的威士忌品牌,其全球銷量冠軍的地位,在短時間內,很難被其它品牌所撼動。
那么,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這個神秘國度是哪里?
這個冠軍威士忌品牌是哪家?
它又是怎樣一步步攀上巔峰的呢?
欲知詳情請編輯信息:我要請你喝酒,聽你講故事!發送到我微信,我將隨叫隨到!
二、它的前生
哈哈,上面是開玩笑啦,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一層層揭開這冠軍品牌的面紗,讓你看清它的廬山真面目。上世紀七十年代,一個來自于印度孟買的,銷售無線電及電器零件的家族企業,在1973年移居迪拜,創辦了當時全球最大的Sony電器銷售公司之一——Jumbo Electronics(下稱:Jumbo)。在阿聯酋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之后,Jumbo開始邁出了全球擴張的步伐。Jumbo將觸角伸向了它的老家——印度,并通過快速并購在印度跑馬圈地,收購的公司也涉及各行各業,皮革、橡膠、基礎設施,甚至藥品等各類企業都一一登上了Jumbo的購物清單。
Jumbo由Chhabria家族運營,Manu Chhabria(見上圖,下稱:Manu)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1975年Manu唯一的親弟弟Kishore Chhabria(見下圖,下稱:Kishore)進入到Jumbo幫忙。 1984年左右,位于倫敦的RG Shaw & Co.準備出售自己手中持有的,一家總部位于印度加爾各答,名為ShawWallace & Company(下稱:SW)的飲料公司38.4%的股權。Jumbo吃下了這部分股權,并尋求全面收購SW,但遭到了SW前管理層的抵制,并由此展開了一場長達兩年的收購戰。收購開始時Kishore正在負責公司在倫敦的運營。因為SW的執行董事會懷疑Manu與印度飲料巨頭United Breweries (下稱:UB)的董事長Vijay Mallya(下稱:Mallya)簽訂了秘密協議,還懷疑有可能是UB想收購SW,而Jumbo只是UB的海外代理人。因此,這場收購戰驚動了印度政府,并展開了對Jumbo的調查,并由此限制Manu入境。所以Manu在被調查期間無法進入印度,他就隨即將Kishore調去了印度,打理SW相關事宜。1987年,坊間傳聞Jumbo與UB出現了分歧,兩家鬧翻了,最終分道揚鑣。Manu一氣之下帶領Jumbo孤身戰斗,最終突破重重阻力,艱難取得了SW的控制權,這也是Jumbo第一次涉足飲料領域。1987年3月,完成對SW的收購后,Kishore返回倫敦,雖然Manu已經獲準進入印度,但無奈倫敦和世界各地的業務使其分身乏術,無暇顧及印度市場,所以三個月后,1987年6月又將Kishore差遣回了印度繼續幫忙打理SW。
Kishore在SW干了很多年以后開始對Manu心生不滿,一方面是因為Manu當時只是給Kishore每個月400多美金的工資,而并沒有給其一丁點公司股份,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因為Manu的老婆很瞧不起Kishore,這一點對兄弟倆關系決裂,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那為什么Manu對Kishore如此吝嗇呢?其實,Kishore比Manu小9歲,一出生就過繼給了他的叔父,而Manu則一直跟隨親生父母生活。所以,實際上兄弟二人的感情并不是很好,雖血脈相連,但感情只相當于一般的朋友或同事,所以Manu只把Kishore作為一般公司員工來看待。而且Manu怕Kishore與其爭奪家產,所以一直對這個親弟弟防范有加。因此,Kishore就覺得:我為Manu和Jumbo付出了那么多,但拿到的薪水卻極其微薄,即不受Manu待見,還難以養活家人,所以就心生去意。
1992年兄弟二人的矛盾徹底激化,Kishore再也不愿在Jumbo和SW呆下去,所以提出要與Manu分道揚鑣。Kishore離開SW,沒有別的要求,只要求獲得一家名為BDA的公司控制權。BDA到底是個什么來頭呢?原來,BDA是一個叫做“Bishambhar Das Agarwal”的印度商人創立的公司(公司名稱BDA就是這個創始人姓名首字母縮寫)。1988年,因BDA持有釀酒許可證,所以被Manu的父親和叔叔看中并買下,然后合并入SW。Kishore在管理SW的時候,發現SW只專注于高端品牌,而忽略了工薪階層可以消費得起的低端飲品,所以同年,Kishore在BDA旗下創立了一個工薪酒精飲料品牌——Officer’s Choice(譯作、下稱:長官之選)。這是一個威士忌品牌,與印度其他大部分用糖漿(molasses)釀成的威士忌不同,長官之選是真正用大麥等谷物釀造的威士忌,所以口感更好,深受工薪階層喜愛。最終,雖然極不情愿,但是Manu還是把BDA給了Kishore,因為他覺得BDA已經半死不活,且無關緊要,可有可無。
可誰知Kishore帶著BDA出走以后,長官之選大放異彩,逐漸成為了印度低收入者最喜愛的酒類品牌之一。這時,Manu開始坐不住了,對于將BDA出讓給弟弟有些后悔了,所以打算將其奪回。Kishore說Manu在1990年的時候曾經手寫了一份授權書,上面寫明了Manu把BDA給了他。而Manu則認為,BDA是SW的一部分,Kishore只是公司聘用的管理人員而已。總之,二人各執一詞,吵得不可開交,最終兄弟倆因此徹底反目,并鬧上公堂,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訴訟戰。據不完全統計,二人發起的,針對對方的訴訟,總量超過了160余宗之多。
同時,在Kishore從SW出走的同年,曾經與SW決裂的UB(見上圖)董事長Mallya(見下圖)找到了Kishore。Mallya旗下有一家名為Herbertsons的專營威士忌的控股子公司,Mallya持股比例達51%。Mallya愿用其持有的Herbertsons一半股權(接近26%)換取BDA,并為Kishore提供豐厚的待遇,以及Herbertsons副董事長的職位(Mallya任董事長)。Kishore自己回憶說:他當時以為敵人(SW)的敵人(UB)就是自己最親密的朋友,所以就非常爽快的答應了這個條件。后來Kishore才發現,原來這世界套路太多,自己太天真了。在加入Herbertsons之后,Kishore發現自己就是個花架子,他對于公司的任何意見和決策都無法得到Mallya的認可,更無法執行,而且Mallya還在暗中增持Herbertsons股份,意圖最終甩掉Kishore吞并BDA。當然了,Kishore也不傻,他在意識到自己被架空以后,也開始迅速增持Herbertsons股份,并最終以51%股權奪得控股權。后來Kishore與Mallya也鬧上了法庭,并且也打了很多年官司。
2002年Manu因病去世,Kishore參加了Manu的葬禮,但Kishore自己站在一個角落無人理睬,且全程與Manu的家人無交流,可見Manu的家族是有多不待見Kishore。Manu去世后,他的家族與Kishore家族就再未有過直接往來。后來,SW的股權由Manu家人繼承,但此時Manu與Kishore之間關于BDA的官司并未了結,Kishore有意接手SW,但Manu家族是斷然不肯答應的,即使給再多的錢也是不會將SW賣給Kishore的。而Mallya則早已覬覦BDA良久,他認為SW與BDA之間的歸屬權糾紛仍未結束,如果能獲得SW,就可以消滅掉一個競爭對手,并大大增加自己吃掉BDA的籌碼。所以,Mallya最終從Manu的家人手中買下了SW,從此SW成為了UB的子公司。Mallya得到SW后,以SW和Herbertsons的名義,雙管齊下,通過法律手段向Kishore聲討BDA的所有權。不過,Mallya最終還是沒有得逞。雙方于2005年達成了庭外和解協議,根據協議,Kishore帶著BDA退出Herbertsons,并獲得約合2億人民幣的賠償金,但至今沒有任何消息源對外披露雙方和解的具體原因,一切至今都是個謎。
Kishore曾經說過:他與Manu及Mallya之間爭斗的細節,有些是不能報道出來的,甚至是上不了臺面的。無論怎樣,無論通過何種手段,Kishore最終保住了BDA以及長官之選,他可以騰出更多精力來處理公司業務了,而不必再為打不完的官司分心了。
2005年,在BDA結束了大部分官司之后,Kishore覺得BDA在連年的對外消耗戰之下已經變得非常虛弱,應該通過大刀闊斧的改革來使公司走上正軌。Kishore邀請普華永道為自己做了一次專業咨詢服務。普華永道為BDA開出了很多藥方,其中一條建議是:BDA應聘請行業內的資深本土職業經理人來運營公司。此后,Kishore便邀請了曾在UB和Diageo任職多年的,亦是Mallya曾經的左膀右臂——Deepak Roy(見上圖,下稱:Roy)加盟BDA。Roy于2005年離開UB,2007年加盟BDA。一開始Roy并沒有想在BDA長期發展,Kishore洞察到了這一點,并給了Roy 5%的BDA股權(剩余的95%的BDA股權全部為Kishore個人所有,直至今日,由此可見,Kishore對Roy是有多么重視),此后Roy便死心塌地的為BDA效力至今。從這一點來看Kishore比他哥哥Manu大方、精明且靈活得多。Kishore曾經說Manu是個很多疑的人,他從不相信任何人。所以,Kishore說他將Manu作為了反面教材,并認識到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應該充分信任你用的人,即使你信任了10個人,其中有6個背叛了你,僅有4個愿意死心塌地跟你干,那么你也會因此得到可觀的回報。而實際上,Kishore僅充分信任Roy一個人,就已受用終身了。此外,普華永道認為公司應該改名,BDA只不過是公司前創始人的名字,并沒有其他意義,而這個創始人與公司當前的管理者已無任何關系。最終,Kishore將BDA改名為了:AlliedBlenders and Distillers (下稱:ABD)。
三、它的今世
如果說2005年以前,對于ABD和長官之選來說,是它們艱難的前生的話。那么,以2005年為分水嶺,此后就是它們涅盤后的輝煌今世。2005年,長官之選的銷售量僅為5百萬箱。在Kishore決定要對ABD實施大刀闊斧的改革后,特別是Roy于2007年加盟ABD后,Kishore和Roy經過深思熟慮認為,長官之選依然要緊盯印度廣泛的低收入群體,但也要在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中樹立形象。在印度,政府官員(Officer)是人們憧憬的金飯碗,所以長官之選在中產階級中很容易引起共鳴,中產們感覺它物美價廉,而且喝這個品牌的威士忌并不會讓別人感覺自己很廉價,說白了就是不跌份兒。因此,ABD認為相對其他本土威士忌品牌來說,長官之選這個品牌名稱,已經使得他們在中產階級中占得先機。
在確定了大方向后,ABD在普華永道的幫助下,制定了一系列新的銷售策略,包括:一、引入新的子品牌。不同子品牌對應不同的消費人群;二、重新設計外包裝。ABD了解到長官之選之所以無法引起一些搖擺人群,特別是年輕人群的興趣,其真正原因,是外包裝太過老土,不夠上檔次,不夠亮眼。因此,ABD意識到,即使長官之選走的是低價路線,但低價也不是萬能的,沒有靚麗的包裝就很難籠絡那些“外貌協會”人群,特別是好面子的年輕人群,所以重新設計外包裝勢在必行;三、建立更加科學、強健和高效的分銷網絡。強健高效的分銷網絡,可以有效降低產品的銷售成本,使得ABD相較競爭對手能夠長期保持價格優勢;四、也是最關鍵的一環,即:與消費者面對面。ABD認為要想以最快的速度占領市場,并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就不能只是簡單的把產品推向市場后發發廣告了事,必須與消費者面對面交流。所以,ABD組織了規模空前的線下推廣活動,通過各種品鑒和試飲等活動,針對不同消費群體設計不同的線下活動、重點推薦不同的子品牌產品,向消費者不厭其煩的(甚至是洗腦式的)灌輸自己的品牌理念,并認真傾聽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這一舉措,使得消費者能夠切身感受到,酒廠在給予了其前所未有的尊重和重視以外,還能夠獲得非常實際的品飲體驗,并能夠以最直接快速的方式與酒廠代表進行交流并獲得反饋。
在這些銷售策略全面實施之后,長官之選的銷量,出現了快速而穩步的提升。特別是ABD在2007年推出的,面向中產階級的Officer’s Choice Blue和Officer’sChoice Black等一系列子品牌威士忌,憑借低廉的價格、優良的品質和精美的包裝,為其籠絡了眾多工薪和中產階層消費者。2013年,長官之選憑借2380萬箱的銷量,一舉擊敗帝亞吉歐旗下的Johnnie Walker、McDowell's以及Bagpiper等一眾威士忌品牌,第一次登頂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威士忌品牌。轉過年,2014年,長官之選又以2840萬箱的銷售業績,再次登頂成為了世界最暢銷烈酒品牌。此后,直至2016年,長官之選一直連續稱霸威士忌乃至整個烈酒業界,銷量冠軍的寶座從未旁落別家。
從DI公布的2016年世界威士忌銷量數據來看,長官之選的銷量為3290萬箱,雖然相較上一年度下降了5%,但依然可以穩穩地笑傲群雄,并且因其與第二名已經拉開了較大的差距,所以短時間內實在是難以被超越。
現如今ABD以及長官之選的發家史,已經入選成為哈佛商學院的經典教學案例。不過,ABD的成功雖然有值得研究之處,但小編個人認為并不用迷信,它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很難復制的。ABD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Kishore個人的領導能力,以及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再給ABD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個人認為其并不一定能夠取得如同今天這般輝煌的成績。
至此為止,真相已經大了一個白,文章開頭所說的那個神秘國度和冠軍威士忌品牌,已經在文中有所交待了。也就是說,當今世界上銷量最高的威士忌品牌是來自于印度的ABD公司的品牌——長官之選。
四、它的爭議
既然長官之選是靠低價占領市場的,那么它的價格到底有多低呢?
上表中列舉了幾款長官之選系列中部分酒款的對應價格,這些價格都是整箱的價格(具體不知道是一箱一瓶,還是一箱多瓶)。Roy曾經在2012年說過,長官之選全產品線的平均盈虧成本線為170盧比每箱。因此,從此表中可以看出,長官之選是一款典型的薄利多銷、以量換價的產品。從表中我們還可以看出,長官之選的酒款規格非常豐富。實際上,長官之選提供的酒款規格比表中所羅列的更為多樣,幾乎每款酒都有:90ml、180ml、375ml、500ml、750ml、1000ml和2000ml,共計7個不同規格可供選擇。長官之選所有子品牌的所有規格酒款加起來多達49種。那么也就是說,長官之選可以滿足消費者在任何場合的飲酒需要,這樣的產品線設計真正實現了各種不同消費群體均能各取所需,簡直太貼心了有沒有,呵呵。
如此看來,即使上表中的價格只是單瓶價格,那么也已經非常低廉了。如此低價的威士忌,它酒瓶里裝的到底是什么樣的酒呢,它也是在橡木桶中陳年至少三年才上市的么?如果真是這樣,那豈不太超值了?
網上關于長官之選系列原酒來源的資料非常之少,如上表所示,小編只在網上查到了其中三款酒的原料。實際上,上表中第1款,也就是長官之選最低端的一款酒,其實就是中性酒精(高純度酒精與水的混合物呈弱酸性,直接飲用對人體健康不利,而食用糖和糖漿、糧食以及植物自身含有弱堿性物質,由它們發酵蒸餾而成的酒精溶液中,因含有堿性物質,則最終呈中性,可供人體飲用。長官之選使用的是由谷物蒸餾而來的中性酒精)和香精色素的混合物。而第2款長官之選Blue,雖然使用了蘇格蘭麥芽威士忌,但是依然摻入了中性酒精,而且二者比例不得而知。第3款長官之選Black完全使用了蘇格蘭進口的“麥芽威士忌”,但并不知道其所使用的蘇格蘭“威士忌原酒”是否在橡木桶中陳滿了3年。所以,雖然長官之選比印度其它的“糖漿威士忌”看上去要好一些,印度也沒有對威士忌的陳年年份等相關工藝做出法律規定,但是稱其為威士忌確實是略顯牽強的,也可以說它是帶引號的“威士忌”,甚至稱其為“山寨威士忌”也不為過。
除DI以外,另一家世界知名的烈酒雜志The Spirits Business(下稱:TSB)每年也會發布世界范圍內的各種烈酒銷量排行榜,但是并沒有像DI一樣將全球所有“威士忌”品牌雜糅在一起,而是將威士忌按地域細分為了:蘇格蘭威士忌、印度威士忌和世界威士忌三大類,且沒有編排全球所有“威士忌”的整體大排行榜。小編個人猜測TSB可能就是考慮到了:印度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威士忌”和蘇格蘭威士忌,在釀造工藝上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各種差別,蘇格蘭以外的“威士忌”到底能不能稱作威士忌,能不能放在一起對比,一直以來是有爭議的。所以TSB才沒有作全球榜單。此外,說句題外話,TSB倒是每年有個全球烈酒銷量的大排行榜,但是2017年發布的2016年銷量榜中,長官之選在這份榜單中卻只屈居第二名,第一名是真露(JINRO)燒酒。對此,小編個人是持保留意見的,畢竟,真露燒酒的酒精度數至多只有20度,只比葡萄酒高一點,小編認為恐怕不能歸為烈酒。
不過,既然DI將長官之選歸類為了威士忌,而且將印度其他號稱威士忌的酒類品牌也都歸到了威士忌類目下,應該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本文講述的是全球最暢銷的威士忌,而不是最暢銷的蘇格蘭威士忌。因此,我們必須要放眼全球,而不能將目光僅僅聚焦在地球的某個角落。說到這里,不得不再多說幾句,最近幾年以來,印度“威士忌”的產銷量呈現出了爆炸式的增長。DI發布的2016年全球威士忌銷量排行榜前十名中有7名來自印度,2名來自美國,而只有1名來自威士忌的故鄉蘇格蘭。雖然印度威士忌酒商基本走的都是廉價糖漿或谷物威士忌路線,這使得印度威士忌很難得到傳統威士忌業界的認可,其產品也基本是自產自銷,所以還很難俘獲講求品味和口感的傳統威士忌消費群體的心。但是,印度威士忌通過低價策略+規模效應,累積起來的資本和經驗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未來向傳統威士忌滲透也不是不可能的。
五、它的未來
其實,故事到這里該交待的都已經交待了,已經可以結束了。童年不幸、嫂子不待見、兄弟反目、生意伙伴變仇人,但最終卻依然頑強的登上了人生巔峰。這種寶萊塢式的戲碼已經足夠八卦一陣的了,就差一言不合就跳舞了。不過,小編更好奇ABD以及印度威士忌的未來路在何方呢?雖然目前ABD只是在印度國內自娛自樂,對傳統威士忌產業和酒廠構不成威脅,但未來會不會上演一出農村包圍城市的好戲呢?
2017年時,已62歲的Kishore,因患膝關節疾病,他已經很少運動了,身材也有些發福了。多年的操勞使得他的發際線明顯退后了許多,近幾年還留起了胡子,看上去蒼老了不少。更別提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了,他每天都是藥不離身。所幸的是,現在ABD在Roy等一眾職業經理人的帶領下,運轉得非常良好,甚至可以說是出色,所以Kishore已經功成身退,除了極為重大的決策問題以外,很少參與公司的日常運營了。他有更多的時間休假,陪伴他的家人,以及回顧他艱礪崢嶸的一生。
長官之選在Roy的運營之下,目前已經穩坐世界烈酒品牌的頭把交椅,年銷量占印度整體烈酒市場份額的四成,并且其產品已經出口至中東、非洲和南美的18個國家和地區。那么,ABD就此滿足了么?非也,ABD的身體里已經遺傳了Chhabria家族兼并收購的基因,它的胃口大著呢。
有報道顯示,2017年Kishore會拿出5%的ABD股份出售給PE投資者,還將再拿出10%的ABD股份用于IPO(首次公開募股),并爭取于2018年底前完成IPO。其所得資金,除用于償還債務,收購酒廠和裝瓶廠以外,還將致力于收購和拓展高端烈酒品牌,特別是威士忌品牌。這就說明ABD雖然是靠薄利多銷起家,但其已不滿足于販賣沒有什么油水的廉價酒水,而開始進軍毛利率更高的高端威士忌市場。未來,不但印度境內出產單一麥芽威士忌的威士忌品牌:Amrut、Paul John和Rampur,有可能會被加入到ABD的購物車里,而且世界各地的傳統威士忌酒廠或酒商亦有可能成為ABD的獵物,當然也不排除ABD自建酒廠。而且,有分析顯示,Kishore手握95%的ABD股權,就算出售15%,還剩80%。未來Kishore有可能會加速出售股權,用以擴充ABD的現金流,以支持ABD的全球擴張。
這種通過“山寨”威士忌完成原始積累,之后再打入傳統威士忌領域的案例,是前無古人的。恐怕在其他行業中,近幾十年間,只有中國存在這種山寨企業轉正成功的案例。而在威士忌產業中,則無先例可循,大多數印度以外的威士忌企業、酒廠,都是老老實實的先蒸餾出原酒,再陳年至少滿3年后,才裝瓶上市。ABD如果能夠成功打入傳統威士忌,甚至是中高端威士忌市場,則會為其他印度廉價“山寨”烈酒品牌提供一個成功范本,大家必然會爭相研究和效仿。最近幾十年,日本威士忌崛起之后,日系飲料巨頭們便開始大肆收購蘇格蘭和美國等地的威士忌傳統老廠。而如果印度威士忌再補一刀的話,不知道幾十年后蘇格蘭還會剩下多少本土所有權的酒廠。當然了,這一切都是小編粗淺的簡析,未來具體如何,還要讓時間來說話,希望這些擔心是多余的吧。
最后,希望長官之選和印度威士忌能夠早日山寨轉正。更重要的是,希望中國大陸也能早日出幾個拿得出手的威士忌酒廠。不求銷量上向印度看齊,只求用心釀酒,釀出好酒。
系列文章
「Whisky十宗最」引言
「Whisky十宗最 01」最貴的威士忌
「Whisky十宗最 02」現存最古老的威士忌?
「Whisky十宗最 03」現存最古老的威士忌
「Whisky十宗最 04」持續運行的最古老蘇格蘭威士忌酒廠
「Whisky十宗最 05」最大的瓶裝威士忌
「Whisky十宗最 06」度數最高的威士忌
「Whisky十宗最 07」泥煤酚值最高的威士忌
「Whisky十宗最 08」陳年時間最長的瓶裝威士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