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題目Scotch Whisky Regions: Marketing Myth or Reality?
原作者Lauren Eads,由劉嘉誠編譯
很多熟悉蘇格蘭威士忌的朋友應該都會聊一個話題,那就是:產區。其實,蘇格蘭地方不大,威士忌的幾個產區也離得不遠,并且隨著如今的原料和用桶界限日漸模糊的今天,產區之間的差異真的存在嗎?威士忌的風格真的會因為不同的地理環境而變化嗎?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則帝亞吉歐集團的新聞:
去年,帝亞吉歐(Diageo)斥資1.85億英鎊用于改造蘇格蘭威士忌的游客體驗,此項投資的核心是在愛丁堡建立一個全新的高科技Johnnie Walker浸入式游客體驗館,旨在為人們帶來威士忌的傳奇故事,并向全世界蘇格蘭威士忌愛好者創造一個獨特的觀光體驗。該項目將于今年夏天正式對外開放。
雖然由于疫情的影響,讓這個項目比計劃中晚了一年,這1.85億英鎊主要花在Cardhu、Glenkinchie、Caol Ila和Clynelish這4家酒廠的數字化升級。這是4家不同產區的酒廠,分別對應斯佩賽、低地、艾雷島和高地。據帝亞吉歐的工作人員解釋,這么做是因為不同產區的酒廠對Johnnie Walker的核心威士忌調配起著重要作用。
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我們先來說說蘇格蘭威士忌的產區,根據《2009年蘇格蘭威士忌法規》,蘇格蘭威士忌生產有五個合法認可的地區:低地區,高地區,斯佩賽區,艾雷島和坎貝爾鎮,這里沒有島嶼區,所以像泰斯卡、高原騎士、艾倫酒廠都被劃分為高地區。
而在高地與低地產區之間有一條19世紀初劃定的舊的財政邊界線,從克萊德灣向東蜿蜒至泰河峽(Tay Firth)。斯佩賽也是高地的一部分,所以那里的威士忌酒廠也可以稱自己為高地產區酒廠,比如格蘭花格、麥卡倫曾經這么做過。
根據威士忌作家Dave Broom所描述,威士忌產區的劃分要追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時候的調酒師和酒廠試圖用某種很寬泛的標簽來定義威士忌。一開始他們對酒廠進行區域性的風格分類,這種分類影響了很多酒廠,比如艾雷島的酒廠主要生產煙熏泥煤風味威士忌,那么斯佩賽的酒廠為了進行差異化競爭,就會選擇減少泥煤風味威士忌的生產,而提高花果香氣的比重。
然而隨著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酒廠開始意識到,保持自己的風味特色,使之與其他酒廠的產品之間產生明顯的差異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像格蘭納里奇這樣的斯佩賽酒廠為了適應美國市場需求,風格逐漸變得清淡起來。而像慕赫和格蘭花格這樣的酒廠則偏愛豐富厚重的口感。
說到這里我們就明白,實際上每個地區生產的威士忌都沒有統一的風格,那些所謂的“產區風味標簽”,即使是在最寬松的標準之下,都并不適用于每一家酒廠。
如果我們將艾雷島生產的威士忌貼上煙熏泥煤的標簽,那么沒有泥煤的布納哈本或布赫拉迪呢?斯佩賽產區的十幾家酒廠也是很難按照風味進行歸類,如果你對達夫鎮的酒廠稍有研究,就會發現肉質感十足的慕赫與輕柔的蘇格登并排而建,更不用說格蘭菲迪,百富和奇富酒廠的神奇組合了?
所以,我們應該將焦點重新集中到威士忌酒的本質上,而不是在其蒸餾熟成的地方上。雖然很多單一麥芽威士忌酒廠會有意識的將風味與酒廠周圍的風土結合起來進行宣傳,但是,按產區對威士忌進行分類是有困難的,畢竟釀酒廠之間沒有絕對的共同點。
但產區也并非毫無用處,將它們標注在地圖上,如果喜歡威士忌的你來這里旅行,相信你會把它們作為景點,來一場豐富且有深度的威士忌之旅!
“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讓更多愛好者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