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葡萄酒的收藏價值及品質時,取決于葡萄及土壤,至于近年大受歡迎的日本清酒,同樣有兩個元素不能忽略,一是米質、一是水質。
先說米,米最大的特點是富含淀粉,把當中的淀粉糖化釋出糖份后,就能被酵母轉化為酒精,是以原料米的品質是直接影響酒的品質的因素之一。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到底一般壽司所用的食用米,是否可以用來制酒?答案是否定的,制酒用的米比一般食用米缺乏黏性和甜味,且米芯空隙比較大,容易吸收水份。大町米是清酒米的老祖宗,近年被視為清酒米王的山田錦(YamadaNishiki),也跟大町米一脈相承,這種米跟釀制葡萄酒所用的PinotNoir一樣難以捉摸,并不容易種植,在不同的地質氣候環境下,釀制出來的酒就有各種復雜層次,即使同一款米落在兩個釀酒師手中,也各自呈現獨特個性,正反映了清酒的多樣性。
磨米過程一絲不茍
釀造清酒需要先磨米、洗凈、浸水、瀝干再蒸熟,每個過程均一絲不茍。其中以磨米最為講究,磨米又稱精米,因為淀粉質在米粒的白色中心(米心-Shinpaku),所以要把米粒外層的蛋白質、脂肪與雜質磨掉,這過程絕不簡單,必須慢工出細活,磨米時盡量減少產生熱量,它會影響米粒吸收水份的能力,而且最理想是每粒米磨完后都不能有崩裂,被磨掉的米表層的比率以精米步合(日本清酒釀造的術語)來說明,步合即比例,精米步合即磨過后的精米所占原本玄米的比例,數字愈小,代表剩余的精米愈少,釀制出來的酒,口感就愈清新優雅。
以精米步合為百分之五十為例,即是用來釀酒的米粒,只給研磨了外殼的百分之五十,剩下的百分之五十米芯部分就用來釀酒;精米步合是百分之二十三的,即是這粒米給磨掉百分之七十七,只剩下米心精華而已,即所謂二割三分,由于這粒米心必須保持不脆裂,可見難度相當高,成本自然也高。清酒依精米步合不同分為本釀造、吟釀、大吟釀;而純米清酒則依精米步合不同分為純米、純米吟釀和純米大吟釀。
對水的嚴格要求
除了米以外,清酒另一元素就是水。在日本,生產名酒的地方俱在河川附近,因為釀酒的水多由河川直接引入或抽取地下水,富山縣立山的地下涌泉、神戶灘五鄉六甲山的宮水、京都伏見的伏水均被選為日本百大名水之列,當地因而成為知名的清酒生產基地,由于鐵質不利清酒發酵,故此這些水含鐵量極低,卻有釀造清酒發酵時不可缺少的磷和鉀,因而被評定為優質水源。
在江戶時代,生產日本美酒的灘五鄉使用的是硬水,當酵母遇上硬水時,其活性較高,酒精發酵速度加快,釀制出來的清酒口感較烈。到了十九世紀,廣島的三浦仙三郎開發了軟水釀酒法,出產的米酒口感較甘,適合現代人的胃口,于是用軟水釀清酒成了一個趨勢。除了軟硬水的分別,日本南北地區氣候有別,南部氣候比較溫和,當地清酒比較厚身、有質感。北方氣候嚴寒,典型的北方清酒口感比較輕盈,充滿花香。